标题含有的古诗词 - 25篇
诗句含有的诗句 - 25篇
  • 《结客少年场行》-作者:李白-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 《梁甫吟》-作者: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
  • 《赠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
  • 《冬至夜》-作者:白居易-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三峡南宾城最远...
  • 《悲陈陶》-作者:杜甫-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
  • 《封丘县》-作者:高适-我本渔樵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
  • 城坳》-作者:王维-新家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 《杂诗》-作者:王维-其一家住津河,门对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正气歌并序》-作者:文天祥-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
  • 《定风波》-作者:柳永-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
  • 《水调歌头》-作者:程珌-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
  • 《沁园春》-作者:程珌-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底事越...
  • 《桑中》-作者:诗经-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 《有女同车》-作者:诗经-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
  • 《哀时命》-作者:未知-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志憾恨而不...
  • 《九辩》-作者:未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
  • 《离骚》-作者:未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
  • 《古诗十九首》-作者:汉无名氏-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
  • 《古诗十九首》-作者:汉无名氏-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
  • 《轻薄篇》-作者:张华-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僮仆余...
  • 《饮酒》-作者: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
  • 《折杨柳歌》-作者:北朝乐府-遥看津河,杨柳郁婆婆。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作者:刘禹锡-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孝若归...
  • 《历阳书事七十韵》-作者:刘禹锡-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汉置东南尉,梁分肘腋兵...
  •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作者:孟郊-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折輈不...
相关搜索信息 - 81条查看更多
  • 浩然 445 1530篇名句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428 1619篇名句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5 122篇名句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
  • 1 4篇名句
    孟昶[cha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
  • 124 263篇名句
    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工诗善文,家富收藏,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书法墨迹《自书诗卷》,绘画《...
  • 云卿 22 74篇名句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
  • 8 26篇名句
    孟简(?-823)字几道,唐朝大臣,德州平昌(今山东德平)人。孟诜之孙,著名水利专家。祖籍汝州梁县,后寓居吴中,为吴中人所称美(李观《贻先辈孟简书》)。举进士宏辞连中。元和中,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尤工诗,善行书,元和十一年(816)书梁庚层吾撰唐经禹庙诗,见《唐书本传·金石录》。画像取自1928年修《江苏毘陵孟氏宗谱》
  • 4 14篇名句
    许孟容(743—818),字公范,京兆长安人也。父鸣谦,究通《易象》,官至抚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孟容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甲科,后究《王氏易》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赵赞为荆、襄等道黜陟使,表为判官。贞元初,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四迁侍御史。李纳屯兵境上,扬言入寇。建封遣将吏数辈告谕,不听。于是遣孟容单车诣纳,为陈逆顺祸福之计。纳即日发使追兵,因请修好。遂表...
  • 宾于 35 68篇名句
    孟宾于(900?─983?),字国仪,连州(今广东省阳山县)人。少年时将所作诗百余首题为《金鳌集》,为时人称誉。后晋天福九年(944)进士及第。后归南唐,李后主用为丰城薄,迁滏阳令。后隐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一年后,李后主又召之,官至水部郎中。南唐亡,归老连州,年逾八十而卒。《金熬集》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 3 10篇名句
      麦孟华(1875年-1915年)清末维新派。字孺博。广东顺德人。1888年入广州学堂。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生平喜爱吟咏,词章绵丽沉郁,著有《蜕庵诗词》三卷,后为友人收入《粤两生集》。
关于的作者信息 - 50篇
  •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
  •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州...
  • 浩然-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
  • 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
  • -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
  • 颜真卿-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
  •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
  •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
  • 班固-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
  • 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 -赵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
  • 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
  • 褚遂良-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
  • 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
  • 张养浩-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
  • 刘辰翁-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
  • 卢仝-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
  • 张载-西晋文学家。字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
  • 倪瓒-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
  • 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
  • -昶[cha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
  • 花蕊夫人-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
  • 刘鹗-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
  • 萧道成-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
  • 荀况-荀况即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
  • 曾朴-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
  • 鲍溶-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
  • 张柬之-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
  • 綦毋潜-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
  • 云卿-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
  • 吴嘉纪-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
  • 赵雍-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父赵頫,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
  • 王和卿-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
  • 刘叉-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
  • 刘言史-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
  • 张子容-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
  • 薛昂夫-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原名薛超吾,...
  • 陆希声-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
  • -简(?-823)字几道,唐朝大臣,德州平昌(今山东德平)人。诜之孙,著名水利...
  • 董思恭-董思恭(生卒年不详) , 唐诗人,苏州人。高宗时任中书舍人。又曾为崇贤馆学士,...
  • 梁寅-梁寅(1303——1389),字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
  • 徐琰-徐琰(约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
  • 陈耆卿-字寿老,号篔窗,台州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受学于叶适,...
  • 赵善庆-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
  • -许容(743—818),字公范,京兆长安人也。父鸣谦,究通《易象》,官至抚州...
  • 郑颢-郑颢,字奉正,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津)生年不详,...
  • 李结-(公元12世纪)〔南宋〕字次山,生卒年不详,《宋史》无传,画史失载。河阳(今河南...
  • 梁献-梁献(1710年-1788年),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研斋主人;祖居亳州十...
  • 包融-包融(公元695-764),,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
  • 蔡幼学-蔡幼学(1154-1217),寿64岁,字行之,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18...
含有的句子 - 952条
含有的成语 - 7个
  • “季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氏。指在季、两者之...
  • “孔之道”-孔:孔子;子。指儒家学说。
  • “梁相敬”-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 母三迁”-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 “优衣冠”-优: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
  • 诗韩笔”-郊的诗,韩愈的文笔。指诗文佳作
  • “衣冠优-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
含有的成语解释 - 55篇
  • “岛瘦郊寒”-岛、郊:指唐代诗人贾岛和郊。贾岛、郊的诗中多凄苦哀婉之词,故以此指他们的...
  • “断织之诫”-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
  • “断杼择邻”-母为了教育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母三迁居处,...
  • “发棠之请”-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
  • “割臂盟公”-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
  •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
  • “画眉举案”-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
  • “季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氏。指在季、两者之...
  • “郊寒岛瘦”-本指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 “孔之道”-孔:孔子;子。指儒家学说。
  • “梁相敬”-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 母三迁”-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
  • “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
  • “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子》;五经:《诗》、《...
  • “优衣冠”-优: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
  • “卧冰哭竹”-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
  • “珠连璧合”-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
  • “郑昭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
  • “逾墙钻穴”-亦作“逾墙钻蠙”。亦作“逾墙窥蠙”。语本《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
  • “无父无君”-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 “神州赤县”-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 子荀卿列传》。唐刘禹锡《...
  • “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获,又七次释放,...
  • “嫂溺叔援”-语出《子 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
  • “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子 梁惠王下》:“...
  • “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
  • “廉顽立懦”-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语出《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
  • “坎止流行”-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
  • “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晬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子·尽心上》...
  • “己溺己饥”-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
  • “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子·告子上》“《诗》云:...
  • “分鞋破镜”-唐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陈...
  • “丛雀渊鱼”-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
  • 诗韩笔”-郊的诗,韩愈的文笔。指诗文佳作
  • “传道穷经”-传:传授;道:孔之道;穷:尽;经:儒家经典。传授道理,穷尽经典
  • “渊鱼丛爵”-《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
  • “齐王舍牛”-《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 “邹衍谈天”-《史记·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
  • “冯驩弹铗”-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尝君...
  • “冯谖三窟”-冯谖:冯驩,战国时尝君的门客;窟:窝。比喻为安全设置多处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种...
  • “桃花人面”-事本唐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
  • “三迁之教”-汉 刘向《列女传》载:母带着年幼的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子就模仿哭丧;...
  • “恒河之沙”-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加拉国。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
  • “跑马观花”-语本唐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
  • “胶鬲之困”-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
  • “鸿案相庄”-①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
  • “贲育之勇”-贲育:战国时期勇士贲和夏育。指壮士的勇敢
  • “邹鲁遗风”-邹、鲁:孔子是鲁人,子是邹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指孔留下来的儒家风...
  • “衣冠优-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
  • “南蛮鴃舌”-鴃:即伯劳。原为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 “左右逢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
  • “以叔援嫂”-《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子曰:‘礼也。’曰:...
  • “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
  • “取诸宫中”-《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
相关搜索信息 - 14条查看更多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
  •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子》合为“四书”。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 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黄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
  •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17篇。
  •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札记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全书包括说经,八卷。内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春秋》、《公羊》、《孝经》、《子》,小学、经总等;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比,学术渊源虽亦出自朱熹,但对朱子之舛误却敢于辨证,并不为师门所讳,坚持门户之见。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8810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