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含有的古诗词 - 25篇
诗句含有的诗句 - 25篇
  •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作者:白居易-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无隔,形骸两...
  • 《月夜登阁避暑》-作者:白居易-旱久炎气甚,中人若燔烧。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 《饮中八仙歌》-作者: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
  • 《山石》-作者: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画好,...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作者:韩愈-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 《骄儿诗》-作者:李商隐-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
  • 《渔家傲》-作者: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
  • 《宿野庙》-作者:金圣叹-众响渐已寂,虫于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 《梦》-作者:鲁迅-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
  • 《临江仙》-作者:苏轼-夜归临皋①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
  • 《齐天乐》-作者:仇远-蝉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
  • 《九辩》-作者:未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
  • 《远游》-作者:未知-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
  • 《长门赋》-作者:司马相如-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
  • 《别诗》-作者:汉无名氏-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
  • 《游白水书付过》-作者: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 《洛神赋》-作者: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
  • 《饮马长城窟行》-作者: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
  • 《江神子》-作者:李之仪-阑干掐遍等新红,酒频中,恨匆匆。投得花开,还报夜来风。惆怅春光留不住,又何似,...
  • 《山坡羊过青哥儿》-作者:曾瑞-过分水关山如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
  • 《洞仙歌》-作者:阮阅-赠宜春官妓赵奴赵家姊妹,合在昭阳殿。因甚人间有飞燕?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更...
  • 《赠怀一上人》-作者:崔颢-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观...
  • 《盼郎》-作者:玄之-盼郎 2007.07.25昨夜一梦席上凉,绣花枕上孤鸳鸯。昔从吾夫支新帐,今伴红...
  • 《乡愁》-作者: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 《杂感》-作者:黄景仁-仙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
相关搜索信息 - 3条查看更多
  • 释今 0 0篇名句
    仙山如画染烟岚,暂得登临结韦衫。古径寒香梅绽雪,飞空灵籁瀑穿岩。一枝渺渺穷云窦,五色荧荧发石函。长路盘桓归已晚,满天霜月照松杉。
  • 0 0篇名句
    佛旸,字旭昙,江都人。 佛旸的诗文(2篇)
关于的作者信息 - 50篇
  •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
  •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
  • 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寒山-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
  • 谢灵运-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
  • 李德裕-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
  • 魏源-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
  • 陈恭尹-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
  • 文彦博-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
  • 裴迪-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
  • 薛稷-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
  • 叶燮-叶燮xiè(1627~1703)清初诗论家。字星期,号己畦。嘉兴(今属浙江)人。...
  • 萨都剌-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
  • 施闰章-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
  • 惠能-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教禅宗祖...
  • 魏收-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
  • 胡寅-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
  • 王梵志-王梵志(?—约670年)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平...
  •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 刘秉忠-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
  • 洪应明-[明](约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明代...
  • 文益-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
  • 本寂-本寂(840-901)俗姓黄,名元证,又名崇精,福建蒲田县人,晚唐名僧,为教“...
  • 德诚-德诚(生卒不详),唐朝南宗禅师,人称“船子和尚”,今四川省遂宁人。《五灯会元》说...
  • 法照-法照大师 (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
  • 憨山德清-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
  • 陈慥-陈慥(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北宋眉州(今四川青神)人,一说永嘉(浙江今县)人,陈...
  • 释敬安-释敬安(1851-1912)近代爱国诗僧。俗名黄读山,字福馀,法名敬安,字寄禅...
  • 赵徵明-赵徵明,唐代诗人,天水人。《全唐诗》作“赵徵明”,存诗三首。工书,窦臮《述书赋...
  • 崔子向-崔子向,唐诗人。名中,以字行,排行十一,金陵(今南京)人。代宗大历八年(773...
  • 薛式-薛道光先曾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本参禅了得,为禅门所首肯。后云游长安...
  • 辛替否-辛替否,字协时,京兆人也。景龙年为左拾遗。时中宗置公主府官属,安乐公主府所补尤...
  • 恒超-恒超,五代高僧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来到山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
  • 齐景云-齐景云,明代万历年间诗妓。善弹琴,喜论辩,好与人长谈。与书生傅春定情后,他人来...
  • 曹学佺-曹学佺(1574年-1646年)明代官员、学者、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字能始,...
  • 道潜-道潜,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剃度为僧。内外典无所不读,能文章,尤喜诗。初...
  • 高旭-高旭(1877年-1925年)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中国近...
  • 慧能-惠能(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涿州)...
  • 李翱-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
  • 慕容岩卿妻-慕容岩卿妻即慕容岩卿的妻子,生平不详,其夫为姑苏(今苏州)士人。《全宋词》...
  • 周纯-僧,字忘机,成都华阳(今四川华阳)人。后依解潜,久留荆楚,故亦自称楚人。少为浮屠...
  • 章谦亨-章谦亨(生卒年不详)字牧叔,,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
  • 曾觌-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
  • 李清臣-[公元一0三二年至一一0二年]字邦直,魏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徽宗崇宁元...
  • 支遁-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
  • 明本-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
  • 沈瀛-沈瀛[yíng],字子寿,号竹斋,绍兴三十年进士。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生...
  • 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
  • 释函可-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
  • 释绍昙-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陇□□禅寺...
含有的句子 - 2829条
含有的成语 - 64个
含有的成语解释 - 249篇
  • “爱别离苦”-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 “芒芒苦海”-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 “把素持斋”-把:遵守。斋:斋戒。指信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
  • “本来面目”-原为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笔下超生”-超生: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
  • “辩才无碍”-碍:滞碍。本是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
  • “不二法门”-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
  • “不立文字”-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
  • “不生不灭”-家语,认为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 “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饱含水份一样。
  • “长斋礼-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像之前。形容修行信
  • “长斋绣-长斋:终年吃素;绣:刺绣的像。吃长斋于像之前。形容修行信
  • “超尘拔俗”-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
  • “超度众生”-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 “晨钟暮鼓”-暮:傍晚。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持斋把素”-把:遵守。斋:斋戒。谓信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 “吹大法螺”-法螺:做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 “慈悲为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此中三昧”-三昧: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门修...
  • “寸丝不挂”-原为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 “大慈大悲”-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家语,救人苦...
  • “大千世界”-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
  • “大显神通”-神通:原为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
  • “当头棒喝”-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
  • “刀山剑树”-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电光石火”-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
  • “顶礼膜拜”-顶礼:教拜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教徒...
  • “遁入空门”-遁:逃遁;空门:指教,因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门...
  • “法海无边”-教中比喻法广大如大海,无边无际。
  • “法力无边”-法力:教中指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
  • “法轮常转”-法轮:家语,轮有二义,一为运转,一为摧碾,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且摧毁...
  • “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来面貌。返回原来的地方。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修行...
  • “方便之门”-原是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 “放下屠刀,立地成-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
  • 是金妆,人是衣妆”-指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头着粪”-着:放置。原指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
  • “竿头日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
  • “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
  • “恍如隔世”-恍:仿;世:三十年为一世。仿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
  • “回头是岸”-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
  • “极乐世界”-教指阿弥陀居住的地方。后泛指幸福安乐的地方。
  • “见性成-性:本性。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
  • “剑树刀山”-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劫数难逃”-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 “金翅擘海”-金翅: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 “救苦救难”-经中的话。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 “苦海无边”-原为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常和“回头是岸”连用。
  • “冷暖自知”-水的冷暖,饮者自知。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
  • “立地成-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性,弃恶从善,即可成。此为劝善之语。
  • “了身达命”-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 “临时抱脚”-原意为年老信,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
  • “六根清静”-六根: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
  • “龙蛇飞动”-仿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 “梦幻泡影”-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
  • “梦中说梦”-原为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 “迷头认影”-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面壁功深”-面壁: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
  • “邈如旷世”-仿隔了久远的年代
  • “暮鼓晨钟”-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泥多大”-泥土越多,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 “拈花微笑”-原为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 “普度众生”-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
  • “清规戒律”-原指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 “认贼为子”-家语,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
  • “如是我闻”-如是:指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教传说,后为经开卷语...
  • “三生有幸”-三生: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 “三十三天”-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家语,指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 “善男信女”-教用语。原指皈依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教的男男女女。
  • “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法。原指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
  • “神通广大”-神通:原是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 “生公说法”-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
  • “生老病死”-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 “四大皆空”-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
  • “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
  • “天女散花”-原为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
  • “天堂地狱”-原为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
  • “头头是道”-本为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 “万劫不复”-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 “唯我独尊”-原为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
  • “无遮大会”-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家语,原指布施僧俗...
  •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 “纤尘不染”-原指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 “现身说法”-教用语。指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
  • “香花供养”-供养:奉养。原为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
  • “香火因缘”-香火: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的,因此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
  • “香象渡河”-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 “降龙伏虎”-原是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
  • “想入非非”-非非:原为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
  • “邪魔外道”-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
  • “言语道断”-原为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
  • “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 “一尘不染”-原指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 “一出世,二涅槃”-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 “一切众生”-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 “一丝不挂”-原是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 “以心传心”-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 “音容宛在”-仿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因果报应”-因果:原因和结果。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
  • “游戏三昧”-原为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
  • “冤冤相报”-冤:冤仇;报:报复,报应。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
  • “怨家债主”-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 “诸恶莫作”-诸恶:各种坏事。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 “庄严宝相”-教称庄严的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 “自业自得”-业:造作;得:获得,取得。家语,指自作自受。
  • “一字一泪”-一个字就仿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 “三兽渡河”-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 “一字一泪”-一个字就仿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 “灰身泯智”-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同“灰身灭智”。
  • “三兽渡河”-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 “蛇心口”-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灰身泯智”-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同“灰身灭智”。
  • “梵册贝叶”-指经,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 “普渡众生”-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
  • “梵册贝叶”-指经,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 “普渡众生”-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
  • “三兽渡河”-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 “蛇心口”-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三兽渡河”-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 “蛇心口”-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不念僧面念面”-不看僧面看面。
  • “狮子吼”-教徒比喻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 “色即是空”-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 “慈悲为怀”-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 “周妻何肉”-周:指南齐的周颙;何:指梁代的何胤。周颙有妻子,何胤吃肉,二人学修行,各有...
  • “灰头草面”-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
  • “自利利他”-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
  • “甘露法雨”-甘露:甜美的露水。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 “广大神通”-神通:指神奇的本领。原为教语。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超,无所不能
  • “肉眼凡夫”-肉眼: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
  • “朝钟暮鼓”-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 “谈空说幻”-谓谈说理。
  • “探竿影草”-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认影迷头”-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清净寂灭”-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家的涅盘寂灭之说。
  • “青灯古-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像。借指门寂寞的生涯。
  • “烧香礼拜”-敬奉神的一种仪式
  •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修行,回...
  • “八万四千”-本为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 “灰身灭智”-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 “诃诋巫”-“诃”同“呵”。犹言诃骂祖。巫,巫师。
  • “出奴入主”-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入...
  • “超尘出俗”-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
  • “参前倚衡”-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
  • “诃骂祖”-教语,斥骂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 “暮礼晨参”-谓早晚礼参禅。
  • “明心见性”-①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性)。②指率真地...
  • “截铁斩钉”-同“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
  • 性禅心”-谓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 “返照回光”-教语。谓用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 “返视内照”-原为教语。谓用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 “成作祖”-教语。谓修成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 “撞钟吹螺”-螺:法螺,教乐器,用海螺壳制成。形容做
  • “梵呗圆音”-梵:清净;呗:教的赞歌;圆:圆通。诵教经典,唱教赞歌,讲教教义。指举...
  • “绣长斋”-绣:刺绣的像;长斋:终年吃素。形容修行信
  • “诸法实相”-家语。指各种现象的真实面目
  • “灼背烧项”-灼:烧。指教徒燃艾或焚香烧炙头顶背脊
  • “走杀金刚坐杀-杀:程度深;金刚:的侍从力士;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比喻劳逸苦...
  • “阳儒阴释”-儒:儒家;释:家。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
  • “玄关妙理”-玄关:教称入道之门。深奥神妙的门道理
  • “僾见忾闻”-僾:仿,隐约;忾:叹息。仿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 “兆载永劫”-教语。极言时间之悠远漫长。
  • “僧来看面”-僧:和尚。和尚来了要看在的面子招待他。比喻看有关人士的面子对待来者
  •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
    -抱脚:拜。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
  •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
    -平时:平常;抱脚:拜。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
  • 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指法;魔,指...
  • 是金装,人是衣装
    -意为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
  • “放下屠刀,立地成
    -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
  • “铁伤心,石人落泪
    -铁铸的会伤心,石雕的人会掉泪。形容极其悲惨可怜
  • “冤仇可解不可结”-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结仇不放
  • “冤家可解不可结”-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结仇不放
  • “放下屠刀,立便成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教语,劝人改恶从...
  •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浮图: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 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一出世,二涅槃
    -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 “一升天,二出世
    -升天:死亡;出世:生。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
  • “慈悲为怀”-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 “一丝不挂”-原为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
  • “六根清净”-六根: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
  • “苦海无涯”-苦海:比喻极困苦的环境。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 “因果不爽”-爽:失。教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因果报应从来不会违背
  • “语不投机”-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
  • “一出世”-①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出世,二...
  • “口坠天花”-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
  • “报应不爽”-报应: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 “心无挂碍”-挂碍:牵挂。原为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 “衹树有缘”-衹树:教语,给孤独园的略称;缘:缘分。与法有缘分
  • “芥纳须弥”-须弥:传说中的古印度山名。教说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须弥大山或整个世界
  • “胁不沾席”-形容教徒勤苦修行。语本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
  • “辩才无阂”-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 “六尘不染”-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 “惟我独尊”-《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
  • “即心是-陀。教禅宗认为修行无须他求,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以悟道成
  • “吴带当风”-唐画家吴道子善画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
  • “著粪头”-著:同“着”。往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 “须弥芥子”-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法无边,神通广大。...
  • “哼哈二将”-教守护庙门的两个金刚力士。比喻有权势者手下的干将
  • “恍然自失”-恍然:仿;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 “香火缘”-香火: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指彼此契合
  • “宛然如生”-宛然:仿。指人死后仿和活着一样
  • “宛然在目”-宛然:仿。如同清楚地呈现于视野中
  • “西方净国”-教语。指西方净土
  • “生死轮回”-轮回:流转。教认为众生各依所做的善恶而在生死世界中循环不已,像车轮回旋不停...
  • “方便门”-方便:便利。教语,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便利的门路
  • “无边苦海”-苦海:比喻极困苦的环境。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 “无明火”-无明:教中指“痴”或“愚昧”。指怒火
  • “一十八层地狱”-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
  • “西方净土”-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国。
  • “十八层地狱”-层:重。地狱: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
  • “阿弥陀-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或无量光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
  • “茫茫苦海”-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 “六道轮回”-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
  • “开山老祖”-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 头著粪”-往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 “百丈竿头”-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恒河之沙”-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
  • “红尘客梦”-红尘:家指人世间。比喻尘世虚幻
  • “生死苦海”-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 “开山之祖”-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 “心香一瓣”-心香:内心的香;瓣:花或果中的一片。比喻心中真诚敬礼,如燃香供
  • “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河沙世界”-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世界。语本《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世...
  • “智珠在握”-智珠: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
  • “祭天金人”-祭:祭祀。指
  • “诸行无常”-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
  • “单刀趣入”-单:单独。教语,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 “白毫之赐”-白毫:家称如来的32相之一。指供养僧徒之物
  • “牛首阿旁”-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牛头阿旁”-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天人胜处”-胜:优越。道用语。指天上人间最好的境遇
  • “笔底超生”-犹言笔下超生。超生: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
  • “正法眼藏”-①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
  • “优昙一现”-优昙钵花如莲花十二瓣,一开即敛。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现即逝,难得见到。语出《法华...
  • “向上一路”-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 “水月观音”-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
  • “烧高香”-向神虔诚烧香,比喻真诚地向人致谢
  • “皈依法”-皈依:信仰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亦称“三皈依”;...
  • “放下屠刀”-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
  • “不顾前后”-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
  • “皈依三宝”-皈依:归顺,依附;三宝:指、法、僧。指信奉教,遵守戒律
  • “函盖乾坤”-教语。原指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 “认鸡作凤”-教语。谓认凡庸为珍贵。
  • “认影为头”-教语。谓认虚作实。
  • “恍若隔世”-恍:仿;世:三十年为一世。仿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相关搜索信息 - 19条查看更多
  • 《金刚经》是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 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教经典。内容是把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则之全体大用明。
  • 《六祖坛经》,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
  • 明代中期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典范性作品。二十卷,一百回。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是以历史上的玄奘取经故事为题材,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最后由文人作家创作而成的。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成。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作品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诙谐,别具风格。书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求道、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表现了热爱自由、敢于反抗精神;八至十三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
  • 僧伽吒 中文读作 sēng qié(二声,同“茄”音。) zhà。中文有三种译本。赵城金藏收藏的宋朝金惣持等奉诏译《说大乘僧伽吒法义经》,宋朝施护奉诏译《说大集会正法经》,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僧伽吒经》。本经最特殊的一点是,经文没有明确定义僧伽吒法门具体是什么,但是只要听闻“僧伽吒”这个词,便可以获得无量功德。这便是了义的法的僧伽吒的妙用。
  • 《圆觉经》是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就有关修行菩萨...
  • 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弟子而说的经典。
  •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
  •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8810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