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过昭君村》
分享数:129
朝代: 唐朝 | 作者:白居易 | 类型:|写水|写云|写云

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

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拼音
guò zhāo jun1 cūn
[ [ táng cháo ] ] bái
cūn zài guī zhōu dōng běi shí       
líng zhū chǎn zhǒng cǎi yún chū gēn       
shū shēng xiá lòu cūn       
zhì nán yǎn xuǎn jun1 mén       
měi zhòng suǒ zhōng sāi yuán       
wéi dài ēn       
shì pái shì yóu zhì zūn       
bái hēi biàn dān qīng lùn       
jìng mái dài běi fǎn dōng hún       
cǎn dàn wǎn yún shuǐ jiù xiāng yuán       
yán 姿 huà jiǔ dàn yǒu cūn míng cún       
cūn zhōng yǒu lǎo zhǐ diǎn wéi yán       
wǎng zhě jiè kǒng lái zhě yuān       
zhì jīn cūn miàn shāo zhuó chéng bān hén
过昭君村注音
  • guò
    zhāo
    jun1
    cūn
  • [
    [
    táng
    cháo
    ]
    ]
    bái
  • cūn
    zài
    guī
    zhōu
    dōng
    běi
    shí
  • líng
    zhū
    chǎn
    zhǒng
    cǎi
    yún
    chū
    gēn
  • shū
    shēng
    xiá
    lòu
    cūn
  • zhì
    nán
    yǎn
    xuǎn
    jun1
    mén
  • měi
    zhòng
    suǒ
    zhōng
    sāi
    yuán
  • wéi
    dài
    ēn
  • shì
    pái
    shì
    yóu
    zhì
    zūn
  • bái
    hēi
    biàn
    dān
    qīng
    lùn
  • jìng
    mái
    dài
    běi
    fǎn
    dōng
    hún
  • cǎn
    dàn
    wǎn
    yún
    shuǐ
    jiù
    xiāng
    yuán
  • yán
    姿
    huà
    jiǔ
    dàn
    yǒu
    cūn
    míng
    cún
  • cūn
    zhōng
    yǒu
    lǎo
    zhǐ
    diǎn
    wéi
    yán
  • wǎng
    zhě
    jiè
    kǒng
    lái
    zhě
    yuān
  • zhì
    jīn
    cūn
    miàn
    shāo
    zhuó
    chéng
    bān
    hén
例句
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川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过昭君村古诗译文

昭君村在归州城东北四十里的地方。

珍贵的灵珠并非由种子生长而来,绚丽的彩云也没有固定的根源。就如同那个美丽的女子王昭君,出生在这偏远简陋的村庄里。她那无比艳丽的容貌是难以被掩藏的,很快就被选入了皇宫之中。因为她独自拥有的美貌遭到众人的嫉妒,最终被抛弃到了遥远的塞外边疆。

像她这样稀世的美貌,难道就不能得到君王的一点眷顾之恩吗?只是事情的发展和形势的逼迫,她不得不离开,这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决定的。黑白都可以颠倒改变,那些凭借绘画来决定美丑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最终王昭君的尸骨埋葬在了北方的塞外,她的魂魄再也无法回到巴东的故乡。傍晚时分,那惨淡的云和水,仿佛还能隐约看到她故乡的模样。她那美丽的容貌已经消逝很久了,现在只有这个昭君村的名字留存下来。

村子里有年高而见识多的老人,他们指着村子的各处向我讲述着过去的事情。如果不吸取以往的教训,恐怕还会给后来的人带来冤屈。直到现在,村子里的女子为了避免重蹈昭君的覆辙,甚至用烧灼的方法在自己的脸上留下瘢痕。

过昭君村古诗注解
  • 归州:古代地名,在今湖北秭归一带。
  • 灵珠:指珍贵的宝珠。
  • 姝子:美丽的女子,这里指王昭君。
  • 遐陋:偏远简陋。
  • 至丽:极其美丽。
  • 遽:迅速,很快。
  • 君门:指皇宫。
  • 独美:独自拥有的美貌。
  • 塞垣:指塞外边疆。
  • 希代:稀世,世间少有。
  • 至尊:指皇帝。
  • 白黑:这里指是非、真假。
  • 丹青:指绘画,这里指画师为宫女画像决定其命运之事。
  • 岱北:这里泛指北方塞外。
  • 巴东:昭君故乡所在之地。
  • 惨澹:暗淡,凄惨。
  • 依稀:仿佛,隐隐约约。
  • 妍姿:美丽的容貌。
  • 遗老:年高而见识多的老人。
  • 贻:遗留,留下。
  • 瘢痕:伤疤。
过昭君村创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一生关心民生疾苦,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这首《过昭君村》是他路过昭君村时所作。王昭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她的遭遇引发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感慨。白居易借王昭君的故事,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如以貌取人、嫉妒贤能、宫廷中的黑暗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像王昭君这样无辜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过昭君村古诗赏析

《过昭君村》是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诗歌,白居易通过对王昭君故事的叙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诗歌开篇以“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起兴,引出王昭君出生于偏远村庄却拥有绝世美貌的事实,强调了她的美丽是与生俱来、难以掩盖的。“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说明她因美貌被选入皇宫,然而“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道出了她因美貌遭人嫉妒,最终被远嫁塞外的悲惨命运。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几句,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表示了疑问和无奈,指出她的命运并非皇帝一人所能左右,而是受到各种势力的影响。“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则直接批判了宫廷中以画师的绘画来决定宫女命运的不合理现象,暗示了其中的黑暗和不公。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描绘了王昭君客死异乡的悲惨结局,“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王昭君的同情。“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感叹时光流逝,王昭君的美貌已不复存在,只有她的出生地昭君村留存至今。

最后“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借遗老之口,揭示了人们为了避免重蹈王昭君的覆辙,不惜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吸取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过昭君村知识点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在格律上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形式较为自由,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没有严格规定。

2. **写作手法**: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引出王昭君的故事;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叙述王昭君的经历,抒发了对她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还运用了借景抒情,如“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通过描写景色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3. **字词理解**:理解诗中“遐陋”“遽”“希代”“丹青”等字词的含义,对于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至关重要。

4. **历史典故**:了解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创作意图。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和和亲人物,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5. **诗歌主题**:体会诗人对王昭君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宫廷黑暗和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呼吁。

过昭君村讲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过昭君村》。这首诗呢,是白居易路过昭君村的时候写的。诗的开头先告诉我们昭君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的地方。然后诗人用“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来比喻王昭君,说她就像珍贵的灵珠和绚丽的彩云一样,虽然出生在偏远简陋的村子里,但是她的美貌是藏不住的,所以很快就被选进了皇宫。

可是呢,王昭君因为太美了,遭到了别人的嫉妒,最后被送到了塞外边疆。诗人就想啊,像她这么美的人,难道皇帝就不能多看她一眼,给她一点恩宠吗?但是没办法,事情的发展和形势让她不得不离开,这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这里诗人还批判了宫廷里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画师给宫女画像,决定她们的命运,黑白都能颠倒,这种做法太不合理了。

王昭君最后死在了塞外,再也回不到她的故乡巴东了。傍晚的时候,那云和水看起来都很凄惨,好像还能看到她故乡的样子。现在她的美貌已经没有了,只有昭君村这个名字还在。村子里的老人给诗人讲述了这些事情,还说如果不吸取以前的教训,以后还会有人像王昭君一样受冤屈。所以到现在,村子里的女子为了不被选进宫,甚至在自己脸上弄出伤疤来。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了解王昭君的故事,体会诗人对她的同情,还要明白诗人批判的那些社会现象,记住历史的教训。同时呢,我们要学习诗里的写作手法,比如起兴、叙事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等等,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啦。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