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
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昭君村在归州城东北四十里的地方。
珍贵的灵珠并非由种子生长而来,绚丽的彩云也没有固定的根源。就如同那个美丽的女子王昭君,出生在这偏远简陋的村庄里。她那无比艳丽的容貌是难以被掩藏的,很快就被选入了皇宫之中。因为她独自拥有的美貌遭到众人的嫉妒,最终被抛弃到了遥远的塞外边疆。
像她这样稀世的美貌,难道就不能得到君王的一点眷顾之恩吗?只是事情的发展和形势的逼迫,她不得不离开,这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决定的。黑白都可以颠倒改变,那些凭借绘画来决定美丑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最终王昭君的尸骨埋葬在了北方的塞外,她的魂魄再也无法回到巴东的故乡。傍晚时分,那惨淡的云和水,仿佛还能隐约看到她故乡的模样。她那美丽的容貌已经消逝很久了,现在只有这个昭君村的名字留存下来。
村子里有年高而见识多的老人,他们指着村子的各处向我讲述着过去的事情。如果不吸取以往的教训,恐怕还会给后来的人带来冤屈。直到现在,村子里的女子为了避免重蹈昭君的覆辙,甚至用烧灼的方法在自己的脸上留下瘢痕。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一生关心民生疾苦,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这首《过昭君村》是他路过昭君村时所作。王昭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她的遭遇引发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感慨。白居易借王昭君的故事,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如以貌取人、嫉妒贤能、宫廷中的黑暗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像王昭君这样无辜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过昭君村》是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诗歌,白居易通过对王昭君故事的叙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诗歌开篇以“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起兴,引出王昭君出生于偏远村庄却拥有绝世美貌的事实,强调了她的美丽是与生俱来、难以掩盖的。“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说明她因美貌被选入皇宫,然而“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道出了她因美貌遭人嫉妒,最终被远嫁塞外的悲惨命运。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几句,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表示了疑问和无奈,指出她的命运并非皇帝一人所能左右,而是受到各种势力的影响。“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则直接批判了宫廷中以画师的绘画来决定宫女命运的不合理现象,暗示了其中的黑暗和不公。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描绘了王昭君客死异乡的悲惨结局,“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王昭君的同情。“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感叹时光流逝,王昭君的美貌已不复存在,只有她的出生地昭君村留存至今。
最后“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借遗老之口,揭示了人们为了避免重蹈王昭君的覆辙,不惜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吸取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在格律上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形式较为自由,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没有严格规定。
2. **写作手法**: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引出王昭君的故事;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叙述王昭君的经历,抒发了对她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还运用了借景抒情,如“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通过描写景色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3. **字词理解**:理解诗中“遐陋”“遽”“希代”“丹青”等字词的含义,对于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至关重要。
4. **历史典故**:了解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创作意图。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和和亲人物,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5. **诗歌主题**:体会诗人对王昭君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宫廷黑暗和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呼吁。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过昭君村》。这首诗呢,是白居易路过昭君村的时候写的。诗的开头先告诉我们昭君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的地方。然后诗人用“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来比喻王昭君,说她就像珍贵的灵珠和绚丽的彩云一样,虽然出生在偏远简陋的村子里,但是她的美貌是藏不住的,所以很快就被选进了皇宫。
可是呢,王昭君因为太美了,遭到了别人的嫉妒,最后被送到了塞外边疆。诗人就想啊,像她这么美的人,难道皇帝就不能多看她一眼,给她一点恩宠吗?但是没办法,事情的发展和形势让她不得不离开,这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这里诗人还批判了宫廷里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画师给宫女画像,决定她们的命运,黑白都能颠倒,这种做法太不合理了。
王昭君最后死在了塞外,再也回不到她的故乡巴东了。傍晚的时候,那云和水看起来都很凄惨,好像还能看到她故乡的样子。现在她的美貌已经没有了,只有昭君村这个名字还在。村子里的老人给诗人讲述了这些事情,还说如果不吸取以前的教训,以后还会有人像王昭君一样受冤屈。所以到现在,村子里的女子为了不被选进宫,甚至在自己脸上弄出伤疤来。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了解王昭君的故事,体会诗人对她的同情,还要明白诗人批判的那些社会现象,记住历史的教训。同时呢,我们要学习诗里的写作手法,比如起兴、叙事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等等,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啦。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