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昭君村》是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诗歌,白居易通过对王昭君故事的叙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诗歌开篇以“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起兴,引出王昭君出生于偏远村庄却拥有绝世美貌的事实,强调了她的美丽是与生俱来、难以掩盖的。“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说明她因美貌被选入皇宫,然而“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道出了她因美貌遭人嫉妒,最终被远嫁塞外的悲惨命运。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几句,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表示了疑问和无奈,指出她的命运并非皇帝一人所能左右,而是受到各种势力的影响。“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则直接批判了宫廷中以画师的绘画来决定宫女命运的不合理现象,暗示了其中的黑暗和不公。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描绘了王昭君客死异乡的悲惨结局,“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王昭君的同情。“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感叹时光流逝,王昭君的美貌已不复存在,只有她的出生地昭君村留存至今。
最后“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借遗老之口,揭示了人们为了避免重蹈王昭君的覆辙,不惜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吸取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