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丁都护歌》
分享数:168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雨|写水|写人|写云|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拼音
dīng dōu
[ [ táng cháo ] ] bái
yún yáng shàng zhēng , , liǎng àn ráo shāng jiǎ       
niú chuǎn yuè shí , , tuō chuán       
shuǐ zhuó yǐn , , jiāng bàn chéng       
chàng dōu , , xīn cuī lèi       
wàn rén záo pán shí , , yóu jiāng       
jun1 kàn shí máng dàng , , yǎn lèi bēi qiān
丁都护歌注音
  • dīng
    dōu
  • [
    [
    táng
    cháo
    ]
    ]
    bái
  • yún
    yáng
    shàng
    zhēng
    ,
    ,
    liǎng
    àn
    ráo
    shāng
    jiǎ
  • niú
    chuǎn
    yuè
    shí
    ,
    ,
    tuō
    chuán
  • shuǐ
    zhuó
    yǐn
    ,
    ,
    jiāng
    bàn
    chéng
  • chàng
    dōu
    ,
    ,
    xīn
    cuī
    lèi
  • wàn
    rén
    záo
    pán
    shí
    ,
    ,
    yóu
    jiāng
  • jun1
    kàn
    shí
    máng
    dàng
    ,
    ,
    yǎn
    lèi
    bēi
    qiān
丁都护歌译文

从云阳逆水向上行船而去,两岸是商贾云集,一片繁华景象。

吴地的水牛在月亮下喘息着,此时船夫们拖船是多么的辛苦啊。

江水浑浊得根本无法饮用,壶里的水浆也都变得半是泥土。

每唱一声《丁都护歌》,内心伤痛得像泪水如雨般落下。

无数的人开凿那巨大的磐石,却没办法把它们运到江边。

您看看那巨大而又坚硬的石头,真让人掩面垂泪,为千古以来的劳役者悲伤。

丁都护歌注解
  1. 丁都护歌: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宋高祖刘裕的女婿徐逵之被鲁轨杀于洛阳,府内直督护丁旿收敛殡埋,其后徐妻(刘裕长女)向丁询问殓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苦。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
  2. 云阳:唐县名,治所在今江苏丹阳,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之地。上征:逆水行船。
  3. 饶:多。商贾:商人。
  4. 吴牛喘月: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喘息不止。《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这里用以形容天气酷热。
  5. 壶浆:壶里的水浆。
  6. 都护歌:即《丁都护歌》。
  7. 心摧:内心伤痛。
  8. 万人:形容人数众多。凿:开凿。盘石:即“磐石”,巨大的石头。
  9. 无由:没有办法。达:运到。江浒:江边。
  10. 芒砀(máng dàng):形容石头又大又多,难以开凿和搬运。
丁都护歌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 年)。当时,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大兴土木,需要大量的奇石等建筑材料。李白在江南一带游历,亲眼目睹了船夫们和劳工们在酷暑中拖船运送磐石的艰辛劳作场景。这些劳动者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困苦不堪。李白怀着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写下了这首《丁都护歌》,以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阶级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无声的批判。
丁都护歌赏析

《丁都护歌》是李白诗歌中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一首佳作,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的开篇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描绘了在云阳逆水行船的情景,同时点明了两岸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这与后文船夫们的艰苦劳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重的基调。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诗人巧妙地运用 “吴牛喘月” 的典故,生动地描绘出天气的酷热,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船夫们还要辛苦地拖船,一个 “苦” 字,直接道出了他们的艰辛。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进一步描写了船夫们生活条件的恶劣,连饮用水都如此浑浊不堪,其困苦程度可见一斑。“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通过描写船夫们唱《丁都护歌》时内心的伤痛和泪水,将他们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展现了劳动者们开凿巨大磐石的艰难,以及搬运磐石的困难,“万人” 突出了劳役人数之多,“无由” 则强调了任务的艰巨和难以完成。

最后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诗人直接抒发感慨,让读者看到那巨大而又坚硬的石头,不禁为千古以来遭受劳役之苦的人们掩面垂泪,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李白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将劳动人民的苦难记录下来,使这首诗成为了反映唐代社会现实的珍贵诗篇,也体现了李白诗歌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一面。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