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观雨》
分享数:3
朝代: 宋朝 | 作者:辛弃疾 | 类型:写雨|写风|写山|写人|美人|写湖|故国|写云|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

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

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岁去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

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拼音
hàn gōng chūn huì péng lái guān
[ [ sòng cháo ] ] xīn
qín wàng shān tóu kàn luàn yún dǎo jiāng        zhī yún zhě wéi zhě yún        zhǎng kōng wàn bèi 西 fēng biàn miè        huí shǒu tīng yuè míng tiān lài rén jiān wàn qiào hào        shuí xiàng ruò shàng qiàn měi rén 西 鹿        zhì jīn guó rén wàng guī        suì wèn chuī        jun1 jiàn wáng tíng xiè guǎn lěng yān hán shù       
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观雨注音
  • hàn
    gōng
    chūn
     
    huì
    péng
    lái
    guān
  • [
    [
    sòng
    cháo
    ]
    ]
    xīn
  • qín
    wàng
    shān
    tóu
    kàn
    luàn
    yún
    dǎo
    jiāng
    zhī
    yún
    zhě
    wéi
    zhě
    yún
    zhǎng
    kōng
    wàn
    bèi
    西
    fēng
    biàn
    miè
    huí
    shǒu
    tīng
    yuè
    míng
    tiān
    lài
    rén
    jiān
    wàn
    qiào
    hào
    shuí
    xiàng
    ruò
    shàng
    qiàn
    měi
    rén
    西
    鹿
    zhì
    jīn
    guó
    rén
    wàng
    guī
    suì
    wèn
    chuī
    jun1
    jiàn
    wáng
    tíng
    xiè
    guǎn
    lěng
    yān
    hán
    shù
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观雨注解

①作于嘉泰三年(1203)秋,时稼轩在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任上。会稽:即今浙江绍兴。蓬莱阁:在会稽卧龙山下,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上景下情,景为我用,景情合一。或绘景,或怀古,皆不无象征寄托。上片写雨晴瞬间变换之景,笔力雄健跳荡,境界开阔奇壮,稼轩多年蛰居郁闷之气,一扫而空,复国大业之成,正有赖于时局之刷新。下片因地怀古,借古喻今之意甚明。结处就眼前景象点染,昔日豪华,而今衰歇,亦足发人深思。

②“秦望”三句:谓秦望山头乱云翻滚,急雨倾泻,直有江湖倒立之势。秦望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为众峰之杰。因秦始皇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遂有此名。

③“不知”两句:语出《庄子·天运篇》:“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谓茫茫一片,云雨莫辨。

④“长空”两句:谓西风扫尽浓云,但见万里长空似洗。变灭须臾:顷刻间变化无常,指雨过天晴。赵鼎《望海潮》词:“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里无瑕。”

⑤“回首”三句:谓月色皎洁,自然界大气流荡,引起人间大地千孔万穴呼啸共鸣。《庄子·齐物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天作,作则万窍怒号。”天籁:自然界的响声,此指风声。

⑥“谁向”三句:用越国范蠡巧使美人计灭吴事。合以下两句共参见前《摸鱼儿》(“望飞来半空”)注⑨。若耶溪:位于会稽南,相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亦称浣纱溪。美人西去:指遣西施西去吴国。麋鹿姑苏:谓吴国灭亡。昔日姑苏台已成麋鹿栖游之地。《史记·淮南王安传》载伍被子言:“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台也。’臣今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姑苏: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城外姑苏山上。当年吴王得西施后,筑姑苏台,与西施宴游其上。

⑦“至今”两句:谓至今越人犹盼范蠡和西施乘船归来。故国:即指会稽。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舸(gě葛):大船。欤(yú鱼):表疑问的语助词。

⑧“岁云”两句:谓时将岁暮,人问何不奏乐欢娱。岁云暮:一年将尽。云:助词无义。鼓瑟吹竽:奏乐。《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瑟、竽(即大笙):分别为古代的弦乐器和管乐器。

⑨“君不见”三句:谓昔日风流一时的王、谢亭馆,而今却是一片荒凉凄冷景象。王亭谢馆:王、谢两家为东晋时代的豪门大族,他们的子弟大多住在会稽。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时名流四十馀人曾盛会于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并作《兰亭序》。大政治家谢安曾隐居会稽之东山。此处的“王亭谢馆”,泛指王、谢子弟在会稽的游乐场所。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