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游泰山六首》
分享数:339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景|写雪|写风|写花|写山|写水|黄河|写鸟|写马|写人|登高|想象|写雷|写云|叹息|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拼音
yóu tài shān liù shǒu
[ [ táng cháo ] ] bái
tiān bǎo yuán nián yuè cóng dào shàng tài shān        yuè shàng tài shān , , shí píng dào kāi       
liù lóng guò wàn , , jiàn suí yíng huí       
rào fēng , , jīn mǎn qīng tái       
fēi liú jué yǎn , , shuǐ sōng shēng āi       
běi tiào è 崿 zhàng , , qīng xiàng dōng cuī       
dòng mén shí shàn , , xìng yún léi       
dēng gāo wàng péng liú , , xiǎng xiàng jīn yín tái       
tiān mén zhǎng xiào , , wàn qīng fēng lái       
rén , , piāo yáo xià jiǔ gāi       
hán xiào yǐn shǒu , , liú xiá bēi       
shǒu zài bài zhī , , kuì fēi xiān cái       
kuàng rán xiǎo zhòu , , shì yōu zāi       
qīng xiǎo bái 鹿 , , zhí shàng tiān mén shān       
shān féng rén , , fāng tóng hǎo róng yán       
mén luó jiù , , què yǎn qīng yún guān       
niǎo shū , , piāo rán luò yán jiān       
nǎi shàng , , zhī le xián       
gǎn sān tàn , , cóng shī fāng wèi hái       
píng míng dēng guān , , shǒu kāi yún guān       
jīng shén fēi yáng , , chū tiān jiān       
huáng cóng 西 lái , , yǎo tiǎo yuǎn shān       
píng lǎn , , jìn zhǎng kōng xián       
ǒu rán zhí qīng tóng , , 绿 shuāng yún huán       
xiào wǎn xué xiān , , cuō tuó diāo zhū yán       
chóu chú jiàn , , hào dàng nán zhuī pān       
qīng zhāi sān qiān , , liè xiě dào jīng       
yín sòng yǒu suǒ , , zhòng shén wèi xíng       
yún háng xìn zhǎng fēng , , ruò shēng       
pān shàng guān , , kǎn kuī dōng míng       
hǎi dòng yuǎn shān , , tiān xiān míng       
yín tái chū dǎo jǐng , , bái làng fān zhǎng jīng       
ān yào , , gāo fēi xiàng péng yíng       
guān dōng běi qīng , , liǎng jiá shuāng shí       
hǎi shuǐ luò yǎn qián , , tiān guāng yáo kōng       
qiān fēng zhēng zǎn , , wàn jué líng       
miǎn shàng xiān , , yún zhōng       
zhǎng sōng xiāo hàn , , yuǎn wàng yíng chǐ       
shān huā rén jiān , , yuè xuě zhōng bái       
zhōng dāng ān , , liàn       
cháo yǐn wáng chí , , míng tóu tiān mén guān       
bào 绿 qín , , háng qīng shān jiān       
shān míng yuè bái , , jìng sōng fēng xiē       
xiān rén yóu fēng , , chù chù shēng       
jìng qīng huī , , zhēn lián cuì wēi       
xiǎng xiàng luán fèng , , piāo yáo lóng       
mén tiān zhāi páo guā , , huǎng guī       
shǒu nòng qīng qiǎn , , pān zhī       
míng chén zuò xiàng shī , , dàn jiàn yún fēi
游泰山六首注音
  • yóu
    tài
    shān
    liù
    shǒu
  • [
    [
    táng
    cháo
    ]
    ]
    bái
  • tiān
    bǎo
    yuán
    nián
    yuè
    cóng
    dào
    shàng
    tài
    shān
     
    yuè
    shàng
    tài
    shān
    ,
    ,
    shí
    píng
    dào
    kāi
  • liù
    lóng
    guò
    wàn
    ,
    ,
    jiàn
    suí
    yíng
    huí
  • rào
    fēng
    ,
    ,
    jīn
    mǎn
    qīng
    tái
  • fēi
    liú
    jué
    yǎn
    ,
    ,
    shuǐ
    sōng
    shēng
    āi
  • běi
    tiào
    è
    崿
    zhàng
    ,
    ,
    qīng
    xiàng
    dōng
    cuī
  • dòng
    mén
    shí
    shàn
    ,
    ,
    xìng
    yún
    léi
  • dēng
    gāo
    wàng
    péng
    liú
    ,
    ,
    xiǎng
    xiàng
    jīn
    yín
    tái
  • tiān
    mén
    zhǎng
    xiào
    ,
    ,
    wàn
    qīng
    fēng
    lái
  • rén
    ,
    ,
    piāo
    yáo
    xià
    jiǔ
    gāi
  • hán
    xiào
    yǐn
    shǒu
    ,
    ,
    liú
    xiá
    bēi
  • shǒu
    zài
    bài
    zhī
    ,
    ,
    kuì
    fēi
    xiān
    cái
  • kuàng
    rán
    xiǎo
    zhòu
    ,
    ,
    shì
    yōu
    zāi
  • qīng
    xiǎo
    bái
    鹿
    ,
    ,
    zhí
    shàng
    tiān
    mén
    shān
  • shān
    féng
    rén
    ,
    ,
    fāng
    tóng
    hǎo
    róng
    yán
  • mén
    luó
    jiù
    ,
    ,
    què
    yǎn
    qīng
    yún
    guān
  • niǎo
    shū
    ,
    ,
    piāo
    rán
    luò
    yán
    jiān
  • nǎi
    shàng
    ,
    ,
    zhī
    le
    xián
  • gǎn
    sān
    tàn
    ,
    ,
    cóng
    shī
    fāng
    wèi
    hái
  • píng
    míng
    dēng
    guān
    ,
    ,
    shǒu
    kāi
    yún
    guān
  • jīng
    shén
    fēi
    yáng
    ,
    ,
    chū
    tiān
    jiān
  • huáng
    cóng
    西
    lái
    ,
    ,
    yǎo
    tiǎo
    yuǎn
    shān
  • píng
    lǎn
    ,
    ,
    jìn
    zhǎng
    kōng
    xián
  • ǒu
    rán
    zhí
    qīng
    tóng
    ,
    ,
    绿
    shuāng
    yún
    huán
  • xiào
    wǎn
    xué
    xiān
    ,
    ,
    cuō
    tuó
    diāo
    zhū
    yán
  • chóu
    chú
    jiàn
    ,
    ,
    hào
    dàng
    nán
    zhuī
    pān
  • qīng
    zhāi
    sān
    qiān
    ,
    ,
    liè
    xiě
    dào
    jīng
  • yín
    sòng
    yǒu
    suǒ
    ,
    ,
    zhòng
    shén
    wèi
    xíng
  • yún
    háng
    xìn
    zhǎng
    fēng
    ,
    ,
    ruò
    shēng
  • pān
    shàng
    guān
    ,
    ,
    kǎn
    kuī
    dōng
    míng
  • hǎi
    dòng
    yuǎn
    shān
    ,
    ,
    tiān
    xiān
    míng
  • yín
    tái
    chū
    dǎo
    jǐng
    ,
    ,
    bái
    làng
    fān
    zhǎng
    jīng
  • ān
    yào
    ,
    ,
    gāo
    fēi
    xiàng
    péng
    yíng
  • guān
    dōng
    běi
    qīng
    ,
    ,
    liǎng
    jiá
    shuāng
    shí
  • hǎi
    shuǐ
    luò
    yǎn
    qián
    ,
    ,
    tiān
    guāng
    yáo
    kōng
  • qiān
    fēng
    zhēng
    zǎn
    ,
    ,
    wàn
    jué
    líng
  • miǎn
    shàng
    xiān
    ,
    ,
    yún
    zhōng
  • zhǎng
    sōng
    xiāo
    hàn
    ,
    ,
    yuǎn
    wàng
    yíng
    chǐ
  • shān
    huā
    rén
    jiān
    ,
    ,
    yuè
    xuě
    zhōng
    bái
  • zhōng
    dāng
    ān
    ,
    ,
    liàn
  • cháo
    yǐn
    wáng
    chí
    ,
    ,
    míng
    tóu
    tiān
    mén
    guān
  • bào
    绿
    qín
    ,
    ,
    háng
    qīng
    shān
    jiān
  • shān
    míng
    yuè
    bái
    ,
    ,
    jìng
    sōng
    fēng
    xiē
  • xiān
    rén
    yóu
    fēng
    ,
    ,
    chù
    chù
    shēng
  • jìng
    qīng
    huī
    ,
    ,
    zhēn
    lián
    cuì
    wēi
  • xiǎng
    xiàng
    luán
    fèng
    ,
    ,
    piāo
    yáo
    lóng
  • mén
    tiān
    zhāi
    páo
    guā
    ,
    ,
    huǎng
    guī
  • shǒu
    nòng
    qīng
    qiǎn
    ,
    ,
    pān
    zhī
  • míng
    chén
    zuò
    xiàng
    shī
    ,
    ,
    dàn
    jiàn
    yún
    fēi
游泰山六首注解

  (1)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北,是中国东部著名高山。《史记正义》: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山东通志》:泰山,在济南府泰安州北五里,一曰兖镇。周围一百六十里,自山下至绝顶四十余里。上有石表巍然,传是秦时无字碑。
  (2)《旧唐书》: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东封泰山,发自东都。十一月丙戌,至兖州岱宗顿。己丑日南至,备法驾登山,仗卫罗列山下百余里,诏行从留于谷口,上与宰臣礼官升山。庚寅,祀吴天上帝于上坛,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坛。礼毕,藏玉册于封祀坛之石磩。然后燔紫燎发,群臣称万岁,传呼自山顶至岳下,震动山谷。
  (3)《宋书》: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按《尚书》称:朽索御六马。《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袁盎谏汉文驰六飞。魏时天子亦驾六。六龙之义本此。鲍照诗:“千岩盛阻积,万壑势顺索。”
  (4)孙绰《天台山赋》:“瀑布飞流以界道。”张协《七命》:“登绝巘,溯长风。”绝巘,高峰也。
  (5)鲍照诗:“合沓崿嶂云。”
  (6)郭璞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7)《山东通志》:上泰山,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左思诗:“长啸激清风。”
  (8)郭璞诗:“升降随长烟,飘颻戏九垓。”张铣注:“九垓,九天也。”
  (9)《抱朴子》:项曼都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曰:“仙人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
  (10)《汉武内传》:王母曰:“虽当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
  (11)《楚辞》:“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朱子注:“羽人,飞仙也。”
  (12)《抱朴子》:仙人目瞳正方。《神仙传》:李根瞳子皆方。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13)徐干《中论》:“苍颌视鸟迹而作书。”
  (14)《尔雅》:“闲,习也。”《荀子》:“多见曰闲。”
  (15)平明:天亮的时候。日观:泰山东南的高峰,因能看到太阳升起而得名。云关:指云气拥蔽如门关。这四句是写日出时的景象与作者当时精神焕发的神态。
  (16)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17)八极:八方极远之地。闲:大,广阔。两句意为:凭崖眺望远方的尽头,天空显得格外宽阔。
  (18)值:遇到。青童:仙童。
  (19)绿发:漆黑的头发。云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结。这里指仙童的发型。
  (20)蹉跎:虚度光阴。凋朱颜:这里指容貌衰老。
  (21)踌躇:犹豫。
  (22)浩荡:广阔。这里指广阔的天空。
  (23)《南岳魏夫人传》:夫人入洛阳山中,清斋五百日,读《大洞真经》。
  (24)颜师古《急就篇注》:“素,谓绢之精白者,即所用写书之素也。”
  (25)《楚辞》:“坐堂伏槛,临曲池些。”东溟,东海也。
  (26)海色:晓色也。
  (27)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
  (28)谢灵运诗:“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李善注:《游天台山赋》曰“或倒景于重溟”,王彪之《游仙侍》曰“远游绝尘雾,轻举观沧溟。蓬莱荫倒景,昆仑罩层城”,并以山临水而景倒,谓之倒景。
  (29)蓬莱、瀛洲:在渤海中,有不死药,金银为宫阙。
  (30)缅:思貌。
  (31)《岁华纪丽》:泰山冬夏有雪。
  (32)安期:即安期生,古之仙人。
  (33)江淹诗:“道人读丹经,方士炼玉液。”张铣注:“玉液,玉膏也。”
  (34)王母池:又名瑶池,在泰山东南麓。
  (35)暝:傍晚。天门关,在泰山上。登泰山的道路盘旋曲折,要经过中天门、南天门等处,然后到达山顶。
  (36)绿绮:古琴名,相传司马相如有绿绮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
  (37)松风:风撼松林发出的响声。
  (38)笙歌:吹笙伴歌。
  (39)娱:乐。清辉:月光。玉真:道观名。这里泛指泰山上的道观。翠微:指山气青白色。两句意为:静夜望月使人心情愉快,远看道观与青缥的山气连成一片。
  (40)鸾凤:传说中的仙鸟。
  (41)龙虎衣:绣有龙虎纹彩的衣服。
  (42)扪(mén):摸。匏(páo)瓜:星名。两句意为:抚摸天体想摘下匏瓜星,面对似有似无的幻境忘记了归去。
  (43)清浅: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有“河汉清且浅”之句。织女,星名,传说织女是天帝之女,住银河之东,从事织作,嫁给河西的牛郎为妻。两句意为:举手戏弄银河的流水,无意中攀住了织女的布机。
  (44)坐相失:顿时都消失。
  (45)但见:只看到。五云:五色彩云。

游泰山六首译文

  【其一】
  四月,我来攀登泰山,见天子走的路沿石壁凿开。
  皇帝车驾曾翻越山壑,溪谷随着回绕盘旋。
  青山留下的马蹄痕迹,如今已盖满了青苔。
  悬空的瀑布飞下高高的山顶,水流湍急,松涛声哀。
  向北眺望,峰峦奇崛,危崖险壁向东倾斜。
  山洞石门紧闭,大地的深处升起云烟,滚动着沉雷。
  到了高处远望海上的神山,眼前浮现出神仙的居处金银台。
  来到南天门放声长啸,清风万里吹入胸怀。
  四五个美丽的仙女,飘飘袅袅飞下九天来。
  她们对我嫣然一笑,捧给我盛满流霞的玉杯。
  我心中充满感激,稽首再拜,惭愧自己是无法升仙的凡胎。
  然而此时心胸开阔,视宇宙如芥子,摒绝世务,何等闲适!
  【其二】
  清晨,我骑着白鹿,一直登上天门山。
  山中遇到一位仙人,眼瞳方方,一副好容颜。
  我手攀青萝想靠近他说话,他却掩入青云里。
  给我留下的鸟迹书,云朵一样飘落岩石间。
  上面全是上古的字,读了让人一片茫然。
  我有感于此叹息不止,将要拜师学道永辞人间。
  【其三】
  天刚亮我就登上日观峰,举起手拨开雄关一样的浓云。
  此时,我的精神四处飞扬,想要突出天地间。
  黄河如带从西飘来,又远远地流入大山。
  身凌山崖纵览天际,目光极处空旷无边。
  我在此偶然遇到了仙童,乌黑的头发梳成了高高的云鬟。
  他嘲笑我学仙太晚,年华虚度,老了容颜。
  我正犹豫时仙童忽然消失,广阔的天地间到哪里去追寻?
  【其四】
  素食长斋三千天,扯下白绢书写大道真经。
  吟诵道经有所收获,神仙就会护卫我的身形。
  乘上云彩任凭长风吹送,如生双翅迅疾地飞行。
  攀上石崖来到日观峰,俯在栏杆上眺望东海。
  海上的曙光在远山间闪动,桃都山天鸡已报晓声声。
  银砌的仙宫倒映水中,长鲸搅得大海巨浪翻腾。
  怎样才能得到不死之药,让我飞向海上神山蓬莱?
  【其五】
  泰山日观峰倾向东北,山崖间夹着两块巨石。
  海水就在眼前浮动,晨光闪烁在遥远的碧空。
  上千座山峰争着丛聚一起,万道山谷雄奇无比。
  面对此景思念起驾鹤的仙人,他在云中来去,绝无踪迹。
  高高的松树耸入云汉,远远望去不足一尺。
  山上的花朵也与人间不同,在五月的雪中闪放着白色。
  终有一天会遇到安期生,与他在这里共同烧炼仙丹玉液。
  【其六】
  早晨喝瑶池里的水,傍晚投宿天门关。
  怀里抱着绿绮琴,夜晚行走在青山间。
  月光下山色明亮,露水晶莹;风停了松林无声,夜更寂静。
  此时也许有仙人漫游青山吧,笙乐歌声处处传遍。
  静静地欣赏清凉的月色,看掩映在青翠缥缈中的玉真道观。
  恍惚中身边似有鸾凤起舞,绣有龙虎花纹的仙衣轻盈飘转。
  手摸青天摘下匏瓜五星,神智迷离,流连忘返。
  双手掬起清浅的银河水,又把织女的机子误攀。
  次日清晨这些幻景忽然失去,只看见五色祥云飞绕山前。

游泰山六首创作背景

  李白对泰山怀着异常深厚的感情。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四月,李白来到泰山,写下了这六首赞美泰山的组诗。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自幼广涉杂学,且深浸着当时士人普遍的建功济世的进取精神和人格价值追求。他力图循时风以干谒而晋身,但屡屡无成。“而立”之年初入长安求荐,却以“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赠卫尉张卿二首》)的结果而归,又开始南北漫游。“洒隐安陆”十年后“寄家东鲁”,与他的五个好朋友韩准等隐居在泰山之麓的徂徕山。虽自慰为“竹溪六逸”,以酒当歌,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仍然不能释怀,处于一种希望渺茫又不甘放弃的彷徨无奈的心态。李白写《游泰山六首》时已42岁,此时的心态,既不同于十几年前初入长安,虽然无成,尚有“前行若无山”“何时复更还”(《登太白峰》)的不无自信的期盼,又不同于遭谗去京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仕途幻灭感。

游泰山六首赏析

  整体赏析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为连章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而全诗六首从整体上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体悟到这是寄寓着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之山。泰山方圆四百多公里,体势宏大,“意想之所至,皆山也”(张俯《岱志》)。其景观雄奇、险绝、曲幽,奥旷之特色俱臻。仅以登山中轴线而历,从王母池、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天街至玉皇顶,再及日观峰、月观峰,沿途凡峰崖,涧谷,泉瀑,奇松怪石,名禽异花,云岚烟雾极目难尽,即或为长文,亦觉语白言乏。而李白在《游泰山六首》中却能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
  全诗开头,“四月上泰山”,看似平叙交代时间,却暗蕴泰山时令奇观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暮春时节,李白佩剑挂芦,抱琴捋袂。从王母池开始登山了。“石屏御道开”,眼前的泰山诸多峰峦如同扇扇屏风,次第打开,一条帝王封禅时开辟的御道豁然而现。古御道有十几里之长,逶迤出没于峰峦涧谷之中。诗人没有白描峰回路转。而是以遥思当年唐玄宗封禅时的登途盛景赋笔。“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於今满青苔。”万千山壑、涧谷、碧蜂仿佛都在尾随着皇帝御车马队的驰骋而飞动起来,寥寥几笔就形象地表现了泰山山势“高远”而曲折盘旋上升的生动情态。如果说盘道弯弯,层峦尽染是诗人对登山起步景色的几笔渲染的话,接着诗人采用散点透视的视角,移步换景,从不同层次以不同的“皴法”向读者描绘了沿途山水的奇险幽秘。登泰山至中途,过中天门,曲折的盘路便为天梯般的石阶代替了。仰望两侧,悬崖千仞,“飞流洒绝,水急松声哀”,“北眺 嶂奇,倾崖向东摧”。泉水若“飞”,峰崖之高绝可见,巨岩累接,险峻难以登攀之状可想。泰山的高泉飞流,不似庐山瀑布“静态”地“挂前川”,而是遇崖迭挫,进溅成珠,泼“洒”在层层悬崖之上,又聚汇成流潜入深谷,水声也就融入松涛呼啸之中了。这是泰山独特的山水景致。向北望去,山峦如扇、如柱、如剑、如兽,千奇百怪,那处处悬崖都像要向东面歪倒下去,令人心僳。诗人顺手拈来“倾”“摧”二字,泰山之高险便活现了。诗人视点又下移到涧谷,只见大大小小的岩洞嵌进崖壁,“洞门闭石扇”,巨石宛如扇扇石门又将洞府封掩起来。涧谷中岚气凝结成的云团荡漾,急流、松涛在神秘的山谷中反复回馈延绵如雷。这云雷,就像是从地底下直冒出来。“地底兴云雷”,诗人摹景拟声,形象地衬托出泰山山涧之深之奇。这又像山水画中的“深远”意境了。
  诗人如同一位业务娴熟的导游,指引读者从登山所处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视角欣赏泰山千姿百态的奇景,可谓步步佳境。攀爬十八盘,登上寓天门,过天街,至极顶,“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才真的进入“如出天地间”的大境界了。东攀日观峰,“登高望蓬瀛”,“海色动远山”,诗人看到的是“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日观峰下的“云海”连接洋洋东海,与泰山融为一体,极写泰山之阔大。伫崖北眺,只见“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这里没有用摹写“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那样壮大奔放的笔势,而是以线纹式的绘画手法表现了黄河的另一种“窈窕”姿态。这既有黄河下游平缓铺流的真实依据,也是从视觉形象上反衬出泰山之高。诗人抬头平视,丛峦迭嶂之上“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虽是写远望视点之实,却绘出了泰山“平远”奇逸之景。俯瞰脚下,则是“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自下登山所仰见的万千巨大峰峦,从这极顶望下去,却变得像人头“攒聚”在—起,而条条涧谷更显得深不可测,令人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值此,诗人“精神似飞扬”,“如出天地间”,身心完全融化在无垠宇宙之中,神思驰骋,襟怀浩荡,不禁张开双臂,“天门一长啸”。这长啸令群峰震撼,这长啸令云雾顿开,这长啸令“万里清风来”。至此,一位逸态凌云、吐纳天地精华的诗仙屹立泰山极巅的傲岸形象跃然纸上。一千多年过去,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便成了泰山山顶的一大人文景观,令后人登此也要或有所体悟,或附庸风雅地“长啸”一次了。
  如果仅以上所析,诗人对泰山的描绘或只可作山水诗高手而论,然而《游泰山六首》更独具艺术特色的是,李白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亦真亦幻的泰山仙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内容,拓展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泰山历来有神仙出没的传说。《列仙传》曾载仙人稷邱君为“泰山下道士”。《神仙传》传说汉孝武皇帝巡狩泰山曾遇“泰山老父”,头上白光数丈,寿三百岁。秦始皇羡慕的仙人安期生,更是怀揣“不死药”往来于泰山和东海仙山之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惝恍渺冥,泰山的山水雄奇神异,诗人将二者融为一体,就越发增益了诗意的一种朦胧虚幻色彩,并由此诱使人们去憧憬神话中的细节,去品味其中的绵绵幽情。
  诗人登上高高的南天门,东望蓬瀛仙岛,遐想联翩,似乎真的看到仙人居住的金银宫阙,在大海波涛中“银台出倒景,自浪翻长鲸”。心弦激荡,仰面长啸,回响遏云,打破了天宇的宁静。“玉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佩玉鸣环,皓齿微启,向李白亲切致意。大概酒仙大名已声闻仙界,玉女赠给李白一杯流霞仙酒品尝,又似乎是在探问:谪仙何故不再来修行,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李白长揖感谢且显窘容。这“自愧”不知是谦辞,还是有难言之隐。“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诗人竟有点要放弃世事烦恼,随仙人而去的意思。这表明了仙女的不期而至牵惹了李白的思绪。李白在泰山之巅边赏景边思索之际,偏偏又遇到了一位“方瞳好客颜”的羽衣仙人。“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仙人没有同他说话,只赠给他一卷仙书,即消逝在云霞之中了。诗人拾起仙书翻阅,“其字乃上古”,如同“鸟迹”一般,“读之了不闲”,不知所以。李白想等仙师归来指点迷津,等了半天,可“从师方未还”,唯有“感此三叹息”。虽然求仙难,泰山美景却尽可赏心悦目。李白登上日观蜂,“凭崖览八极,日尽长空闲”,“举手开云关”,远观黄河玉带,正在惬意无限之际,不知何处又转来一位“绿发双云鬟”的小仙童,竟然“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诗人刚刚平静的心绪又被打乱了。他想自己二十多岁辞亲仗剑远游,至今又是二十多载,年华蹉跎,朱颜已谢。仕途理想既然不能实现,那就只好寻求捷径修仙了。“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仙童已倏忽逝去。但仙童的莞尔一笑却给李白留下一个不小的刺激,他真的要尝试一下修仙了,第四首诗如同使用蒙太奇手法剪接进了李白曾有过的修仙体验,描绘了一段美妙的幻境。李白确曾跟随著名道士吴筠同隐剡中,“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也曾“吟诵有所得”,出现过“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的幻觉。此时登泰山他仿佛就是“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的仙人了。朦胧之中,诗人在山巅看到东海巨灵之鳌背负蓬瀛仙山飘动,仙人居住的金银宫阙在海水中浮出倒影,巨鲸搅起冲天海浪,面且听到天鸡鸣叫。诗人回眸山顶,“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自”。泰山高耸入云。虽已近五月,山顶依然白雪晶莹,山花竟然在雪中绽放,人间不会有如此美景。天上乎,人间乎,真幻难分。诗人似乎要安下心来修仙了。他自慰“终当遇安期”,教他“於此炼玉液”,并能得到“不死药”,也能骑鹤“去无云中迹”,“高飞向蓬瀛”。
  至此,李白泰山遇仙的“故事”看来就要结尾了。不料诗人又宕开一笔,另辟出第六首诗群仙夜娱的一幕,不仅泰山仙境描写的更加完整真切,而且把诗人复杂的情感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泰山之夜是那样幽秘,诗人怀抱绿绮名琴,漫步青山野径。“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玉真连翠微”。松涛平息,仙人的宫观掩映在苍翠之中,月华为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诗人窥见众仙人在山巅开始了自己的夜生活:“处处笙歌发”,“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寂静娱清辉”,寥廓苍穹在屏息静听着自由的生命唱出的颂歌,高悬的明月好像仙人们的灵魂之光,也照射着诗人的心灵。李白此时已融进了仙人世界。“恍惚不忆归”,他忘记了自己来自何处,他也不愿意归去。他望见匏瓜星在闪烁,银河就在头上,几可摸到织女的织布机。诗人盼望天不要再亮,仙境不要再消失。“扪天摘匏瓜”,诗人举手向河畔,干脆要把匏瓜星摘下,急切之中却误摘了织女星,天还是亮了。仙境消失了,泰山秀姿依然,五彩祥云飘荡在晨曦之中。“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诗人的仙境之旅戛然而止,仙引、问仙、学仙、慕仙的思绪统统被晴明消蚀了,只留给诗人些许失意甚或现实的思考:通过求仕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是艰难的,没有权势者举荐,只靠自己的努力无法实现;求仙也是艰难的,因为仙人并不真的存在;可是泰山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常有,在这样的仙境中大可让自己的情感自由驰骋,无拘无束,尽情享受精神的愉悦。
  《游泰山六首》在李白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当可与《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相媲美。其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游仙体来写山水诗,形成了完美的独特的诗歌创作范式。自《诗经》以后的中国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两脉各显神彩的文学传统,一是自楚辞演进而来的表现游仙内容的诗歌,一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山水诗歌。前者描绘出仙人和仙境的美好的艺术境界,多以寄托作者或政治理想难酬或愤世嫉俗的隐逸情怀;后者则以自然山水以及附丽于山水的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作为描写对象,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愁闷悲慨等各种情怀。自刘宋谢灵运山水诗起,将游仙内容与山水诗相结合,偶有所见,但未为大观。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似乎曾有这样的尝试:“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想象昆山娄,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尽得养生年。”虽不乏情致,但诗中的“昆山姿”“区中缘”“安期术”等仙人仙境的化用,不过是为诗用典增致,尚不能称为—种独特风格。而李白则集游仙与山水二体之长为一体,在《游泰山六首》中形成一种新的构思风格。诗中既用雄健粗放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勾勒了泰山壮丽开阔的艺术画面,又将游仙诗中常用的人物(玉女、绿发青童、安期生等),事典(巨鳌负仙山、仙人居住金银台、仙人饮流霞等),语汇(九垓、清斋、裂素、玉液、瓠瓜等),结合泰山神话传说,重新演绎描绘出仙人与仙境的新鲜的艺术形象,构思出诗人与仙人交往的生动故事情节。诗中既有仙境不同时空的具体情景描写,又有情节发展的连贯性,从而造成了强烈的美感和生动的形象。而这种美感和生动形象又是叠印在泰山神妙山水的真实背景上的,这不仅增强了诗歌飘渺奇逸的意境之美,而且使人有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艺术感受,其艺术效果就大大超过了其他以泰山为题材的山水诗作。
  与以游仙写山水的构思风格相匹配,在《游泰山六首》中,诗人采用了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两条发展线脉绞结起伏,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展现了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别具的时空意识。中国传统的诗歌抒情表意方式是在外象之中寻求心灵的对应物,借以实现感情的外化,使情意与物象构成默契。李白在这里的感情外化的对应物,不仅是实际的泰山山水景物,又是虚构出的仙境景物,二者组合在一个艺术整体中,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使命:传达出诗人游泰山的深层情怀。诗人笔下的实景以“四月上泰山”的登程总领引起,一线贯穿全诗六首。或写全景,或写局部,或用特写,笔势纵横,重染淡抹,舒缓有致,气象阔大神奇而又气韵贯通。但通读全诗六首,读者又感觉到诗中的山水描绘分明是在构建出一种大的环境氛围和场景转换,成为仙境赖以产生和情节发展的底素、背景和烘托。诗人笔下幻化出的仙境和仙人的活动景况,则以遇仙、仙引、思仙、学仙、慕仙的一条情节线索曲曲折折穿行在诗人描绘的泰山实景之中。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或自由舒放、或惊异迷惘、或无奈失望等复杂的情愫则融化进实景幻景线脉的绞结之中,起起伏伏释放于虚实真幻之间,不仅多层面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谐振着诗人情感的律动,唤起山水境界中类似的审美心理,并引发对世事人生的无穷品味。
  《游泰山六首》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不但是连章古诗的精巧写法,又是李白写作此诗时特殊的情怀背景所致。李白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者,他的抱负是很大的。他希望做帝王的辅弼大臣,在政治上有赫赫的建树。但由于他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只能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李白《游泰山六首》,既从表层诗境上展示了泰山山水和神仙仙境之美,又蕴含着萦于李白心底的矛盾彷徨情绪。泰山雄刺云天,登山目尽长空,凭览八极,或“举手开云关”,或“天门一长啸”,既是诗人傲岸、狂放性格的自然表露,也是诗人长期压抑下的慨愤不平在寥廓宇宙中的暂时放解。但这种性格表露和情绪放解与潜存心底的壮志难酬的情结又不时产生反差和碰撞。因而诗人运用或夸张、或险奇、或清丽的语言幻造出的仙境仙人虽然极具魅力,但并没有表现出诗人追求仙道的挚诚和狂热倾向。相反,诗中时隐时现的却是那种追求自由人格、追求宏大理想而不得实现的心境,有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叶燮《原诗》)的味道。全诗每一首大抵都是由实景入幻境,又由幻境结尾,若连缀起来,就可以品味出诗人是以奇思妙想遣怀去闷,在恍惚迷离的幻境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从诗中可见,诗人对玉女“仙引”的回答是“自愧非仙才”,仙人指点门径的仙书是“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诗人欲与仙人攀谈,却“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即使想跟仙人“练玉液”,得到“不死药’,与仙人同娱同乐,但最终结果却是“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诗人憧憬的自由驰骋的美好仙境,在全诗的结尾却是以“坐相失”的遗憾现实而结束。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旨不正是诗人彷徨无奈的惆怅情绪吗?如果联想李白在四月登泰山后的秋天突然奉诏入京,竟然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就更会体会到本诗这一意旨了,《唐宋诗醇》曾评李白此诗“若其体近游仙,则其寄兴尔”应是很有见地的。只不过由于李白生性狂傲,胸怀旷达,遇事愤而不怒、愁而不苦,加之诗风飘逸豪放,诗中的意旨不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那样直白,“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叶燮《原诗》)罢了。

游泰山六首名家点评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雄壮谲奇殆尽,句萧洒高逸。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首含讥讽,次写奇景,后述旷怀。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白性本高逸,复遇偃蹇,其胸中磊砢于诗乎发之。泰山观日天下之奇,故足以舒其旷渺而写其块垒不平之意。是篇气骨高峻而无恢张之象后三篇状景奇特,而无刻削之迹。盖浩浩落落,独来独往,自然而成,不假人力大家所以异人者在此。若其体近游仙,则其寄兴云耳。
  沈涛《匏庐诗话》:《古诗》“河汉清且浅”;李白《游太山》诗“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是即以“清浅”为“河汉”。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空灵飘逸,愈出愈妙(“山明”四句下)。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