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花非花》
分享数:308
朝代: 唐朝 | 作者:白居易 | 类型:写花|宋词三百首|人生|感悟|写云|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拼音
huā fēi huā
[ [ táng cháo ] ] bái
huā fēi huā , , fēi , , bàn lái , , tiān míng       
lái chūn mèng duō shí , , cháo yún chù
花非花注音
  • huā
    fēi
    huā
  • [
    [
    táng
    cháo
    ]
    ]
    bái
  • huā
    fēi
    huā
    ,
    ,
    fēi
    ,
    ,
    bàn
    lái
    ,
    ,
    tiān
    míng
  • lái
    chūn
    mèng
    duō
    shí
    ,
    ,
    cháo
    yún
    chù
译文及注释

译文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注释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简析

  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作者的心思。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更是作者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这就是作者体悟到的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例句
恩深义重,誓必图~。(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
花非花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时间不详,据王汝弼先生推测,大概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卸任苏州刺史这段时间创作。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认为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以前。

花非花名家点评

  明代杨慎《词品》: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
  明代茅暎《词的》:此乐天自谱体也。语甚趣。
  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引黄升曰:《花非花》一首,尤缠绵无尽。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起二语奇妙。看他分写去、来二字,不着人力,而神妙天然。

后世影响

  白居易的《花非花》知名度很高,后世多有化用或直接引用。如北宋张先《御街行·夭非花艳轻非雾》:“夭非花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欧阳修《玉楼春·燕鸿过后春归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南宋毛幵《玉楼春·曲房小院匆匆过》:“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从形式上看,此诗前四个短句皆三言,是由七言绝句折腰而成,后两个长句仍为七言。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以“花非花”为调名,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三仄韵,谱为曲子,广为流传。1933年,作曲家黄自将《花非花》谱写成艺术歌曲。  白居易的《花非花》知名度很高,后世多有化用或直接引用。如北宋张先《御街行·夭非花艳轻非雾》:“夭非花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欧阳修《玉楼春·燕鸿过后春归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南宋毛幵《玉楼春·曲房小院匆匆过》:“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从形式上看,此诗前四个短句皆三言,是由七言绝句折腰而成,后两个长句仍为七言。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以“花非花”为调名,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三仄韵,谱为曲子,广为流传。1933年,作曲家黄自将《花非花》谱写成艺术歌曲。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