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有人说横江景色美好,我却说横江风浪险恶。一阵风刮三天能吹倒大山,江里的白浪比瓦官阁还要高。
海潮从南面涌来经过浔阳,牛渚向来比马当山还要险峻。想要渡过横江却遭遇风浪险恶,这一江之水牵起了我万里的愁绪。
站在横江向西望去,视线被阻断难以望见西秦,汉水向东连接着扬子津。白浪如山一样哪里能够渡过,狂风让扬帆的人愁苦不已。
海神经过带来了狂风,恶风过后,浪涛冲击着天门山,仿佛把石壁都打开了。浙江八月的潮水又怎能比得上这里,这里的波涛像连绵的山峰一样,喷溅着如雪般的浪花。
横江馆前的津吏前来迎接我,他向东指着告诉我海面上云气涌起。郎君你如今想要渡江是为了什么事呢,这样的风波实在不适合出行啊。
月亮周围出现了月晕,天起大风雾气弥漫不开,海鲸向东游动,百川之水都被它驱赶得倒流回来。惊涛骇浪一起,连三座仙山都被震动,您不要渡河了,还是回去吧。
李白的这组《横江词六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在江南漫游期间。当时李白游历至横江浦一带,这里的江上风浪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李白自身的经历和心境,或因仕途不顺,或因羁旅漂泊的愁绪,便借横江的险恶风浪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横江词六首》生动地描绘了横江一带的险恶风浪,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惊波一起三山动”等,极言风浪的巨大和凶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通过描写白浪如山、狂风肆虐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渡江的艰难和行人的愁苦。
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横江险恶风浪的真实描绘,也有诗人借景抒情的愁绪。“一水牵愁万里长”,将江水与愁绪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思之深之广。“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以津吏的劝阻,进一步强调了渡江的危险,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担忧。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将横江的浪涛与浙江八月的潮水相比,突出横江浪涛的壮观,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1. 诗歌体裁:《横江词六首》属于古体诗,古体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不受格律的限制。
2. 修辞手法:大量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意象:诗中出现了如“白浪”“狂风”“海潮”“月晕”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了横江风浪险恶的氛围。
4. 文化典故:“公无渡河”这一典故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首先来看第一首诗“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开篇就以鲜明的对比,点明了诗人对横江的独特感受,与他人认为横江美好的观点不同,诗人强调横江的险恶。接着“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通过极度的夸张,描绘出横江风浪的巨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第二首“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诗人先描述了海潮的流向,再将牛渚与马当进行对比,突出牛渚的险峻。“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既写出了渡江的艰难,又表达了诗人因这一江之水而引发的万里愁绪。
第三首“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诗人站在横江向西望去,视线被阻断,难以望见西秦,而汉水向东连接着扬子津,勾勒出了一幅地理空间的画面。“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再次强调了横江风浪的险恶以及行人的愁苦。
第四首“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诗人想象海神经过带来狂风,恶风过后,浪涛冲击着天门山,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力量。“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将横江的浪涛与浙江八月的潮水相比,突出横江浪涛的壮观。
第五首“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描绘了横江馆前津吏迎接诗人,并向东指着海面上云气涌起的情景。“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津吏的劝阻,既体现了渡江的危险,也流露出对诗人的关心。
第六首“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诗人通过描写月晕、天风、雾气弥漫以及海鲸游动使百川倒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紧张、险恶的氛围。“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以惊涛骇浪震动三山的夸张描写,以及“公无渡河”的典故,劝人不要冒险渡河,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