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网最新诗词 更多 →

韩偓

流云溶溶水悠悠,故乡千里空回头。

三更犹凭阑干月,泪满关山孤驿楼。

未知

寒岩飞暮雪,绝壁夜猿吟。

历历和群雁,寥寥思客心。

绕枝犹避箭,过岭却投林。

风冷声偏苦,山寒响更深。

听时无有定,静里固难寻。

一宿扶桑月,聊看怀好音。

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

海蛮闻有明天子,驱犀乘传来万里。

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

五年驯养始堪献,六译语言方得通。

上嘉人兽俱来远,蛮馆四方犀入苑。

秣以瑶刍锁以金,故乡迢递君门深。

海鸟不知钟鼓乐,池鱼空结江湖心。

驯犀生处南方热,秋无白露冬无雪。

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苦寒月。

饮冰卧霰苦蜷跼,角骨冻伤鳞甲蹜。

驯犀死,蛮儿啼,向阙再拜颜色低。

奏乞生归本国去,恐身冻死似驯犀。

君不见建中初,驯象生还放林邑。

君不见贞元末,驯犀冻死蛮儿泣。

所嗟建中异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

📄 古诗词网最新文章 更多 →

长安早秋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中晚期,社会矛盾加剧,边患频发。子兰通过长安秋景的描写,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百姓的苦难,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败景象。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动荡时期,当时藩镇割据、战乱频发。杜荀鹤途经某地,听闻贼兵退去后,目睹当地民生凋敝,遂作此诗寄予当地县令孟明府,既表达对百姓的同情,也暗含对时局的无奈和对科举失意者的感慨。

长安早秋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槐花落”“山色入”勾勒出长安早秋的萧瑟,后两句通过“征兵急”与“醉玉楼”的强烈对比,批判了社会不公。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以景衬情,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愤。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一县今如此"开篇即营造出满目疮痍的氛围,后三联层层递进: 颔联通过"贤宰"与"乱兵"的对比,凸显官吏的无力感; 颈联"干戈达"与"雨露和"形成强烈反差,反映民众渴望安定;...

长安早秋知识点

1. 子兰:唐代诗僧,生平不详,存诗多反映社会现实。 2. 御沟:唐代宫廷建筑的一部分,常用于诗歌象征皇权。 3. 终南山:道教圣地,在唐诗中常代表隐逸或自然意象。 4. 征兵制度:唐代实行府兵制,中后期逐渐崩坏,诗中反映其混乱。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知识点

1. 唐代"明府"为县令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2. "干戈"是古代兵器的总称,后成为战争的代名词 3. "雨露"在古代诗文中常比喻皇恩或朝廷恩泽 4. 杜荀鹤为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 5....

长安早秋讲解

此诗采用“起承转合”结构:首句写景起兴,次句拓展空间;第三句急转直下揭露现实,末句以贵族享乐收束全篇。艺术上运用对比手法(自然秋色/社会动荡、百姓疾苦/贵族奢靡),通过“槐花”“玉楼”等意象的质感反差,强化批判力度。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讲解

这首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社会图景: 1. 首联以数字对比("一县"与"数不多")勾勒战乱惨状 2. 颔联用"贤宰切"与"乱兵何"的矛盾展现官吏困境 3. 颈联通过"干戈""雨露"的意象对比表达民众期盼 4....

🆕 最新成语 更多 →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古代成语 俗语。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強从事的意思。

坐地分脏

古代成语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作辍无常

古代成语 时作时歇、不能持久。辍:停止;无常:变化不定。

作小服低

古代成语 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形容谦退温顺。

醉吐相茵

古代成语 后以这一典故喻指宽以待人必然会有好的回报。

俎樽折冲

古代成语 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

✨ 最新名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