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含有三国志的古诗词 - 11篇
诗句含有三国志的诗句 - 7篇
  • 《宿刘温书斋》-作者:张乔-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因...
  • 《戏文》-作者:未知-第一出家门大意【满江红】(末上)铁砚毛锥,几年向文场驰逐。任雕龙手段,俯头屈足。...
  • 《【般涉调】哨遍_张五牛、商》-作者:未知-张五牛、商正叔编《双渐小卿》,赵真卿善歌,立斋见杨玉娥唱其...
  • 《杂剧》-作者:未知-楔子(卜儿上,一折了)正旦、正末上了)(正末共末云住)(正旦云)(共正末把盏,辞...
  • 《铜雀台赋》-作者:曹植-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
  • 《铜雀台赋》-作者:曹植-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
  • 《宿刘温书斋》-作者:周朴-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
关于三国志的作者信息 - 11篇
  • 李渔-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
  • 陈寿-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
  • 罗贯中-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 卢弼-卢弼(1876年—1967年)现代著名藏书家、学者。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人。...
  • 周寿昌-(1814—1884)湖南长沙人,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号自庵。道光二十五年进士...
  • 梁章钜-主要著作  梁章钜工诗,精鉴赏,富收藏,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考订史料。勤于读书,...
  • 夏侯湛-(243—291)西晋谯国谯人,字孝若。幼有盛才,文章宏富。美容貌,少与潘岳友...
  • 曹安-曹安民(?-197年),字安民,名不详。东汉时期人物,曹德之子,曹操之侄,曹昂的...
  • 石君宝-楔子(卜儿上,一折了)正旦、正末上了)(正末共末云住)(正旦云)(共正末把盏,...
  • 尚镕-江西南昌人,字乔客。诸生。工诗文,精史学,尝著《三国志辨微》,抑刘知几、苏洵而扬...
  • 潘眉-(1771—1841)江苏吴江人,字稚韩,一字寿生,号青棠馆主。诸生。好学,究心...
含有三国志的成语解释 - 7篇
  • “智均力敌”-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
  • “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
  • “身无完肤”-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
  • “针芥相投”-《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
  • “惊肉生髀”-《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注...
  • “无须之祸”-《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
  • “洗脚上船”-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
相关三国志搜索信息 - 14条查看更多
  •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
  •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 《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8810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