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悯农 二首·其一》
分享数:5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绅 | 类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拼音
mǐn nóng èr shǒu · ·
[ [ táng cháo ] ] shēn
chūn zhǒng qiū shōu wàn        hǎi xián tián nóng yóu è 饿       
悯农 二首·其一注音
  • mǐn
    nóng
     
    èr
    shǒu
    ·
    ·
  • [
    [
    táng
    cháo
    ]
    ]
    shēn
  • chūn
    zhǒng
    qiū
    shōu
    wàn
    hǎi
    xián
    tián
    nóng
    yóu
    è
    饿
悯农 二首·其一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悯农 二首·其一赏析

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