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强忍着哭声,在春日里偷偷地走到曲江的角落里。江头的宫殿千门紧锁,那细嫩的柳枝和新生的菖蒲是为谁而绿呢?
回忆起当年皇帝的仪仗队彩旗飘飘来到南苑,苑中的万物都焕发出光彩。昭阳殿里最受宠的杨贵妃,与皇上同坐一辆车,陪伴在皇上身边。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嘴里咬着黄金马勒。她们翻身向天仰射空中的飞鸟,一箭就射中了双飞的鸟儿。
如今那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的美人在哪里呢?她已血污满身,魂魄游荡,再也回不来了。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剑阁却深远难测,生者与死者彼此再也没有消息。
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膛,而江草江花却依旧年年生长,没有尽头。黄昏时,胡人的骑兵扬起的尘土布满了全城,我想往城南回家,却又不自觉地朝着城北张望。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杜甫被安禄山叛军俘获,囚禁在长安。春天,他偷偷来到曲江畔。曲江在唐朝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曾经繁华热闹,然而此时却因战乱而破败不堪,宫殿紧闭,一片萧条。杜甫目睹了这一切,回想起昔日的盛世繁华和杨贵妃等的种种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哀江头》是杜甫的一首经典七言古诗。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开篇“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以沉痛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在春日里偷偷来到曲江哭泣的情景,“吞声哭”“潜行”等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身处沦陷区的痛苦和无奈,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接着,诗人通过回忆“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描绘出昔日皇帝游幸南苑时的盛大场面,以及杨贵妃受宠的情景,“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等句,将杨贵妃的尊贵地位和受宠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破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今昔之感和兴亡之叹。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拉回到现实,点明杨贵妃的悲惨结局,曾经的美丽和尊贵都已化为乌有,只剩下血污和游魂,令人痛心疾首。“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进一步强调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生死相隔,音信不通,更突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哀。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诗人由个人的情感延伸到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有情,面对国家的兴衰和亲人的生死离别,泪水不禁沾湿胸膛,而江草江花却年年依旧,无情地生长,不会因为人间的变故而停止,以景衬情,更显悲哀。
最后“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描绘出黄昏时分,叛军骑兵扬起的尘土布满全城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而诗人“欲往城南望城北”的举动,看似矛盾,却真实地反映出他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国家的前途在何方,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情景交融等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对现实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