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深宫中的女子长年幽闭,整日哀怨罗绮空度,离人整日思念着风波险恶的远方。湘妃在竹子上留下的泪痕无穷无尽,羊祜碑前不知洒下了多少人的泪水。王昭君离开汉宫,在萧瑟的秋天进入塞外,项羽的军队残败,夜晚在营帐中听到悲歌。清晨来到灞水桥边询问,这些泪水都比不上身着青袍的寒士送别贵人时的哀伤。
这首诗以“泪”为主题,诗人运用了六个典故,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六种不同的哀伤之泪。前两联通过宫廷女子的哀怨、湘妃的悲泣、岘首碑前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氛围。后两联则以王昭君的远嫁和项羽的失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伤。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这些泪水都比不上自己作为寒士送别贵人时的哀伤,将个人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整首诗用典贴切,情感深沉,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典型风格。
1.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歌以隐晦绮丽、情感深沉著称。
2. 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湘妃泪、岘首碑、王昭君出塞、项羽垓下之围等,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这种以多个典故来表达同一主题的手法,是李商隐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这首诗围绕“泪”展开,通过六个典故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主题。诗人从不同的历史场景和人物遭遇中选取素材,展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哀伤。而最后将自己的哀伤置于这些典故之上,突出了自己作为一个不得志的文人的孤独和悲愤。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含义以及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体会李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