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泪》
分享数:109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商隐 | 类型:写风|写水|写人|写桥|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拼音
lèi
[ [ táng cháo ] ] shāng yǐn
yǒng xiàng zhǎng nián yuàn luó , , qíng zhōng fēng       
xiāng jiāng zhú shàng hén xiàn , , xiàn shǒu bēi qián duō       
rén tái qiū sāi , , bīng cán chǔ zhàng wén       
cháo lái shuǐ qiáo biān wèn , , wèi qīng páo sòng
泪注音
  • lèi
  • [
    [
    táng
    cháo
    ]
    ]
    shāng
    yǐn
  • yǒng
    xiàng
    zhǎng
    nián
    yuàn
    luó
    ,
    ,
    qíng
    zhōng
    fēng
  • xiāng
    jiāng
    zhú
    shàng
    hén
    xiàn
    ,
    ,
    xiàn
    shǒu
    bēi
    qián
    duō
  • rén
    tái
    qiū
    sāi
    ,
    ,
    bīng
    cán
    chǔ
    zhàng
    wén
  • cháo
    lái
    shuǐ
    qiáo
    biān
    wèn
    ,
    ,
    wèi
    qīng
    páo
    sòng
泪古诗译文

深宫中的女子长年幽闭,整日哀怨罗绮空度,离人整日思念着风波险恶的远方。湘妃在竹子上留下的泪痕无穷无尽,羊祜碑前不知洒下了多少人的泪水。王昭君离开汉宫,在萧瑟的秋天进入塞外,项羽的军队残败,夜晚在营帐中听到悲歌。清晨来到灞水桥边询问,这些泪水都比不上身着青袍的寒士送别贵人时的哀伤。

泪古诗注解
  • 永巷:汉代宫中长巷,是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的地方。这里指宫廷。
  • 绮罗:指穿着华丽的宫女。
  • 风波:比喻路途艰险。
  • 湘江竹: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至,哭于湘水之滨,泪洒竹上,成为斑竹。
  • 岘首碑: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政绩,死后百姓在岘山为他立碑,见者莫不流泪。
  • 紫台:即紫宫,指宫廷。
  • 楚帐夜闻歌:指项羽被围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青袍:唐代八、九品官员的服色。这里指地位卑微的人。
  • 玉珂:马勒上的玉制装饰品,这里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泪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此诗可能是他在感慨自己身世、抒发抑郁之情时所作。他虽有才华,但因卷入牛李党争,始终不得志,常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悲愤和无奈。

泪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泪”为主题,诗人运用了六个典故,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六种不同的哀伤之泪。前两联通过宫廷女子的哀怨、湘妃的悲泣、岘首碑前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氛围。后两联则以王昭君的远嫁和项羽的失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伤。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这些泪水都比不上自己作为寒士送别贵人时的哀伤,将个人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整首诗用典贴切,情感深沉,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典型风格。

泪知识点

1.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歌以隐晦绮丽、情感深沉著称。

2. 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湘妃泪、岘首碑、王昭君出塞、项羽垓下之围等,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这种以多个典故来表达同一主题的手法,是李商隐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泪讲解

这首诗围绕“泪”展开,通过六个典故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主题。诗人从不同的历史场景和人物遭遇中选取素材,展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哀伤。而最后将自己的哀伤置于这些典故之上,突出了自己作为一个不得志的文人的孤独和悲愤。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含义以及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体会李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