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塞上听吹笛》
分享数:1132
朝代: 唐朝 | 作者:高适 | 类型:写雪|写风|写花|梅花|写山|写马|写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拼音
sāi shàng tīng chuī
[ [ táng cháo ] ] gāo shì
xuě jìng tiān hái , , yuè míng qiāng shù lóu jiān       
jiè wèn méi huā chù luò , , fēng chuī mǎn guān shān
塞上听吹笛注音
  • sāi
    shàng
    tīng
    chuī
  • [
    [
    táng
    cháo
    ]
    ]
    gāo
    shì
  • xuě
    jìng
    tiān
    hái
    ,
    ,
    yuè
    míng
    qiāng
    shù
    lóu
    jiān
  • jiè
    wèn
    méi
    huā
    chù
    luò
    ,
    ,
    fēng
    chuī
    mǎn
    guān
    shān
塞上听吹笛注解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借问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塞上听吹笛译文

  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
  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塞上听吹笛创作背景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塞上听吹笛赏析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