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论诗》
分享数:568
朝代: 清代 | 作者:赵翼 | 类型:写风|写山|写人|苦难|写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拼音
lùn shī
[ [ qīng dài ] ] zhào
mǎn yǎn shēng zhuǎn huà jun1 , , tiān gōng rén qiǎo zhēng xīn       
zhī bǎi nián xīn , , dào le qiān nián yòu jiào chén       
shī piān wàn kǒu chuán , , zhì jīn jiào xīn xiān       
jiāng shān dài yǒu cái rén chū , , lǐng fēng sāo shù bǎi nián       
zhī yǎn píng zhǔ zhāng , , fēn fēn yuàn màn huáng       
ǎi rén kàn céng jiàn , , dōu shì suí rén shuō duǎn zhǎng       
shǎo shí xué nán yuán , , zhī dào gōng bàn wèi quán       
dào lǎo shǐ zhī fēi , , sān fèn rén shì fèn tiān       
shī jiě qióng rén wèi kōng , , xiǎng yīn shī shàng céng gōng       
xióng xiào tān xīn shèn , , yào gōng shī yòu qióng
论诗注音
  • lùn
    shī
  • [
    [
    qīng
    dài
    ]
    ]
    zhào
  • mǎn
    yǎn
    shēng
    zhuǎn
    huà
    jun1
    ,
    ,
    tiān
    gōng
    rén
    qiǎo
    zhēng
    xīn
  • zhī
    bǎi
    nián
    xīn
    ,
    ,
    dào
    le
    qiān
    nián
    yòu
    jiào
    chén
  • shī
    piān
    wàn
    kǒu
    chuán
    ,
    ,
    zhì
    jīn
    jiào
    xīn
    xiān
  • jiāng
    shān
    dài
    yǒu
    cái
    rén
    chū
    ,
    ,
    lǐng
    fēng
    sāo
    shù
    bǎi
    nián
  • zhī
    yǎn
    píng
    zhǔ
    zhāng
    ,
    ,
    fēn
    fēn
    yuàn
    màn
    huáng
  • ǎi
    rén
    kàn
    céng
    jiàn
    ,
    ,
    dōu
    shì
    suí
    rén
    shuō
    duǎn
    zhǎng
  • shǎo
    shí
    xué
    nán
    yuán
    ,
    ,
    zhī
    dào
    gōng
    bàn
    wèi
    quán
  • dào
    lǎo
    shǐ
    zhī
    fēi
    ,
    ,
    sān
    fèn
    rén
    shì
    fèn
    tiān
  • shī
    jiě
    qióng
    rén
    wèi
    kōng
    ,
    ,
    xiǎng
    yīn
    shī
    shàng
    céng
    gōng
  • xióng
    xiào
    tān
    xīn
    shèn
    ,
    ,
    yào
    gōng
    shī
    yòu
    qióng
论诗(五首)翻译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1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2,各领风骚3数百年。
其三
只眼4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5漫雌黄6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论诗注解

  ⑴论诗:这组诗,《瓯北诗钞》五首全录,而《瓯北集》仅录四首,并无“少时学语苦难圆”一首。
  ⑵满眼:充满视野。生机:生气,朝气,活力。转化钧(jūn):谓大自然的化育如转轮,变化无穷。化,造化,即大自然。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这里指造化的力量。
  ⑶天工: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人巧:人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
  ⑷预支:提前支取。比喻某种现象提前发生。
  ⑸陈:陈旧,过时。
  ⑹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万口传:极言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传播之久远。
  ⑺不新鲜:与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⑻“江山”句:意谓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华的人。
  ⑼领风骚:指领导文坛,开一代诗风。风骚,《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离骚》的合称,后用来泛称文学。这里指诗歌。
  ⑽只眼:指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⑾艺苑:文艺园地,文艺界。漫:随便,随意。雌黄:矿物名,橙黄色,可制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所以称改易、评论为雌黄。这里指议论是非。
  ⑿“矮人”句:自己不明所以,人云亦云。《朱子语类》:“如矮子看戏相似,见人道好,他也说好。”
  ⒀说短长:说长道短,亦即人云亦云。
  ⒁少时:年轻的时候。学语:学习语言,学习文学。圆:圆满。
  ⒂只道:只以为。工夫:指时间。
  ⒃非力取:不是努力就能取得的。力取,指刻意求工。
  ⒄“三分”句:指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分。天,自然天成。
  ⒅诗解穷人:古代诗人往往是穷愁潦倒的。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这句诗的语意本此。穷,困顿。空:与“穷”同义。
  ⒆熊鱼:指熊掌和鱼两种美味。《孟子·告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里是以熊掌和鱼比喻诗才和命运。

论诗(五首)词句作品鉴赏
其二
第一、二句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此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5] 

  
其三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论诗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诗坛上创新和复古两派的交战自宋代以后就从未间断。明代“前后七子”以摹拟相尚,一时蔚为风气。但既有人复古,也必有人反对。“公安派”对此抨击最猛,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反对崇古非今;反对尊古派的摹拟剽窃,认为文章无固定格式,要发人所不能发,方为新奇;重视文学的独创性,提倡抒发性灵。到了清代,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尊唐和尊宋两派,各不相让,自矜正宗。叶燮《原诗》对他们进行了批判。但是由于复古倒退的倾向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因而这种斗争此消彼长,层出不穷。继“公安派”和叶燮之后,奋起抨击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即是袁枚和他的挚友赵翼。“性灵派”诗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写诗要独抒性灵,而独抒的前提之一,就是诗的内容应该随时代而前进发展。他们特别强调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师前人之意而不师其辞,而是写自己的真性灵,时代的新内容。这组论诗绝句就是赵翼阐发“性灵说”主张的。

论诗名家点评

  近代王文濡《历代诗文名篇评注读本》:第二首抱负不凡,自是才人吐属。三首讥嘲得妙,世之好作诗话,妄灾枣梨者见之,也应齿冷。
  原中华书局编审周振甫、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副编审冀勤《钱锺书〈谈艺录〉读本》:从这五首诗看,赵翼论诗,主张争新,因为天工人巧都在争新,是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的。要独具只眼,有自己的主张。要人工和天分的结合,像风格,跟个性有关,这就跟天分有关。钱先生称他的诗,修辞妥贴圆润,能说理运典,这五首诗就可作例。《论诗》讲他的诗论,即属说理,说得明白畅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中国绝句诗史》:这些论诗绝句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对诗歌创作中的厚古薄今派和复古倾向,作了否定。“李杜诗篇万口传”一首豪情壮怀,尤脍炙人口,在明清论诗绝句中可谓首屈一指。他还以“矮人看戏”的生动比喻,辛辣地讽刺了“荣古虐今”、人云亦云的诗歌评论,提倡“只眼须凭自主张”,即独具只眼、不厚古薄今的诗歌评论。这种发展观点和追求创新的精神,也反映在他所著《瓯北诗话》中。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