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望海楼在黎明曙光与彩霞的映照下格外明艳,护江堤在晴日沙滩的映衬下显得洁白无瑕。夜晚,江涛声声传入伍员庙;春天,柳色葱茏,似乎把苏小小的家藏在了其中。身着红袖的女子织出柿蒂花纹的绫罗,还不忘自我夸赞;酒铺前青色的酒旗迎风招展,人们趁着梨花盛开的时节来买酒。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寺西南的道路呢?那绿草如茵的长堤就像一道倾斜的绿色裙腰。
此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或四年春,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对西湖进行了治理,修建堤坝等水利工程,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在一个春日,他登上望海楼,俯瞰杭州城内外的春日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杭州春日风光的佳作。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春日即景诗,全诗紧扣“春”和“望”展开,描绘了杭州春日的美丽风光与繁荣景象。首联“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从大处着眼,通过“望海楼”“曙霞”“护江堤”“晴沙”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杭州春景图,给人以开阔之感。颔联“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巧妙地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涛声”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柳色”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藏”字用得尤为精妙,赋予了柳色一种灵动的美感。颈联“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描绘了杭州百姓的生活场景,“红袖”与“青旗”色彩对比鲜明,“夸”和“趁”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人们的生活情趣。尾联“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以设问的方式引出西湖长堤,将长堤比作绿色的裙腰,形象地写出了长堤的蜿蜒曲折与生机勃勃。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既展现了杭州春日的美景,又流露出诗人对杭州的喜爱之情。
1.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 伍员即伍子胥,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事迹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了忠诚和智慧的象征。
3. 苏小小是南齐时期的钱塘名妓,她才貌出众,且钟情于山水,其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了杭州文化的一个符号。
4. 诗中的“柿蒂”绫是杭州的特色纺织品,反映了当时杭州纺织业的发达。
5. “梨花春”是当时杭州的一种美酒,体现了当地的酒文化。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学习白居易的这首《杭州春望》。这首诗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杭州春日画卷。诗人站在望海楼上,看到了曙光中的望海楼和洁白的护江堤,这是一种宏大的场景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杭州城的大气。夜晚的涛声传入伍员庙,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声音,更让我们联想到了伍子胥这位历史人物的故事,给诗歌增添了历史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