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816─875?),晚唐诗人,字业之,一作邺之,桂州(州治在今广西桂林)人。举进士,屡试不第,作《四怨三愁五情诗》,为舍人韦悫所悉,极力向礼部侍郎裴休加以推荐,这样,曹邺便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初为天平节度府幕僚,咸通二年至六年间(861─865)任太常博士,后以祠部郎中出为洋州(现在陕西省洋县)刺史。又入朝为吏部郎中,后免官归里。与刘驾、李频、郑谷等友善。曹邺诗工五古,文笔简洁洗炼,意深情烈,语言质朴通俗,善采民间口语入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颇有影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二卷,数量虽少,但题材多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曹祠部集》。

曹邺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四怨诗》
分享数:91
朝代: 唐朝 | 作者:曹邺 | 类型:忧国忧民|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拼音
yuàn shī
[ [ táng cháo ] ] cáo
shǒu tuī ǒu chē , , cháo cháo gēng       
wèi céng fèn , , kōng lǎo nóng míng
四怨诗注音
  • yuàn
    shī
  • [
    [
    táng
    cháo
    ]
    ]
    cáo
  • shǒu
    tuī
    ǒu
    chē
    ,
    ,
    cháo
    cháo
    gēng
  • wèi
    céng
    fèn
    ,
    ,
    kōng
    lǎo
    nóng
    míng
赏析
  农民费劲牛车马力辛苦耕种,而实际收获少得可怜。作者通过揭示这样一个现实,表达了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译文
农人推着呕哑作响的农车,没日没夜地辛苦工作。到最后却没分得半粒粮食,只落得一个老农的虚名。
四怨诗注解

  ①高田:山上的旱田。 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白:白茫茫。
  ②披蓑(suō):披着草衣。 蓑:蓑衣。
  ③俱:都。
  ④殊:尤,还,简直      未明:天不亮。

四怨诗创作背景

  此诗为作者身在乡村,在一个雨夜中,偶观一位老农冒雨耕作的样子,不由想到众多劳动人民而作。

四怨诗名家点评

  原浙江大学教授、诗词名家毛谷风:本篇写水田上所见。描绘了农民夜间,冒雨春耕的情景,反映农事的艰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