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忆秦娥》
分享数:379
朝代: 宋朝 | 作者:李清照 | 类型:咏物|写风|写山|情怀|登高|伤怀|寂寞|写酒|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拼音
qín é
[ [ sòng cháo ] ] qīng zhào
lín gāo       
luàn shān píng yān guāng báo       
yān guāng báo       
guī hòu , , tiān wén jiǎo       
duàn xiāng cán jiǔ qíng huái 怀 è       
西 fēng cuī chèn tóng luò       
tóng luò       
yòu hái qiū , , yòu hái
忆秦娥注音
  • qín
    é
  • [
    [
    sòng
    cháo
    ]
    ]
    qīng
    zhào
  • lín
    gāo
  • luàn
    shān
    píng
    yān
    guāng
    báo
  • yān
    guāng
    báo
  • guī
    hòu
    ,
    ,
    tiān
    wén
    jiǎo
  • duàn
    xiāng
    cán
    jiǔ
    qíng
    huái
    怀
    è
  • 西
    fēng
    cuī
    chèn
    tóng
    luò
  • tóng
    luò
  • yòu
    hái
    qiū
    ,
    ,
    yòu
    hái
赏析一

  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此词作“咏桐”,似未切。纵观全篇,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尽管因为难以考证它的作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因而也无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蕴是黍离之悲还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挚程度却足以使我们受到感染,而不著痕迹地显现于其中的高超技巧也足以令我们折服。

  词的上篇写登楼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跃入她眼帘的竟是那样一番衰飒、悲凉的景象:缭乱的群山,平旷的原野,惨淡的烟光,以及聒噪着归巢的昏鸦。它们拼合为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秋晚眺望图。有图若此,难堪已极,而作者偏偏还要为它配上撼人心魄的画外音——那在暮色中久久回荡的悲壮的号角声。号角声,不仅将作者的情思带入更寥廓的空间,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捕捉作者情思的线索。由这作为背景之一的悲壮的号角声,我们无妨推测那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的兵荒马乱岁月。既然如此,联系作者靖康之变后亡国、丧失、贫病交加、流离失所的遭遇,似乎可以断言,渗透在这幅秋晚眺望图中的是一种揉合着国仇家恨的浑灏苍茫的忧伤之情。其实,秋景本不当这般萧瑟,只因为“伤心人别具眼目”,才在作者笔下萧瑟若此。以情役景,景因情设,这本是诗词家的惯伎。正因为这样,刘禹锡在《秋词》中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阔之景来表现志士的豪情,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之景来表现隐者的雅致,而李清照则在此词中用“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这样的萧瑟之景来表现她的忧思,从中,我们似乎也可悟出些“诗家三昧”。

  词的下片写登楼所思所感。如果比较上下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异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表现为情与景的有机交融,但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则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断香”句,作者的视线由阁外移到阁中。一如“乱山平野烟光薄”,这撩人眼目、乱人情思的“断香残酒”,勾起作者闲愁万种,使她更加难以为怀,乃至一反固有的婉曲作法,于百般无奈中吐出“情怀恶”这样的直抒胸臆之语。“东风”句再度将视野拓开,摄下桐叶随风飘坠的特写镜头。这纷纷飘坠的桐叶,猛烈扣响了颤动在作者内心的生命之弦,使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走完一大段痛苦和欢乐相伴、灾难与幸福相继的人生旅程后,自己岂不也到了飘坠、凋零的岁月?“梧桐落”三字的有意重复,虽然主要是为服从词律,却也昭示着我们:这一衰歇景象,给予作者怎样深刻的感受,又引起她内心怎样的强烈反响!“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两句便以作者的感受和反响作结。“又还”,表明作者因历览秋色而更感寂寞已非一遭,很难判断她这是第几回逢秋而悲。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抒情的广度和深度。细绎全词,画面是那样惨淡、萧飒,情感又是那样凝重、沉痛,与作者早期那些抒写相思之情的哀婉却不失明丽的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因而视之为后期的作品,或许并无武断之嫌。

注释
(01)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作“咏桐”,此词据《全芳备祖》后集卷十八“梧桐门”录入,芳权手校注本亦据以补录,王本调下注云:“按《全芳备祖》各词,收入何门,即咏何物。惟陈景沂常多牵强附会。此词因内有‘梧桐落’句,故收入‘梧桐门’,实非咏桐词。”又篇末注云:“此词又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花草粹编》卷三,无撰人姓名”。(02)此词黄本列为“建炎元年南渡以后之作”,并校云,“下片词笔较弱,姑存之。”陈祖美则以为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皆非是。细玩词境,乃乡村景色。据赵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得升同登兹山。”此为大观二年(一一零八)重阳,北方早寒,正梧桐叶落之际,而南望青州附近,亦有“乱山平野”。故知此时赵明诚方出游,而李清照登高怀远赋此词也。(03)“烟光薄”,烟雾淡而薄。(04)“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05)“闻”,杨金本《草堂诗余》作“残”,《花草粹编》作“吹”。(06)“角”,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折柳》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07)“断香残酒”,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08)“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09)“西风”,《全芳备祖》原缺此二字,据《花草粹编》编补。(10)“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催趁”;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催衬”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衬”,施舍,引申为帮助。“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劲吹,帮助即将凋落的梧桐叶更快飘落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赵在旁,又帮衬许多好言。夸吴氏名门富室。”(11)“又”,杨金本《草堂诗余》作“天”。(12)“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13)“秋色”,《花草粹编》作“愁也”。(14)“还”,仍然,另说,当“更”讲。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