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宋朝 | 作者:曹勋 | 类型:写景|写雪|边塞|宋词三百首|生活|哀叹|写云|
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yǐn
饮
mǎ
马
gē
歌
[
[
sòng
宋
cháo
朝
]
]
cáo
曹
xūn
勋
wū
兀
shù
术
měi
每
yù
遇
duì
对
zhèn
阵
zhī
之
jì
际
,
,
chuī
吹
cǐ
此
zé
则
áo
鏖
zhàn
战
wú
无
hái
还
qī
期
yě
也
biān
边
tóu
头
chūn
春
wèi
未
dào
到
。
。
xuě
雪
mǎn
满
jiāo
交
hé
河
dào
道
。
。
mù
暮
shā
沙
míng
明
cán
残
zhào
照
。
。
sāi
塞
fēng
烽
yún
云
jiān
间
xiǎo
小
。
。
duàn
断
hóng
鸿
bēi
悲
。
。
lǒng
陇
yuè
月
dī
低
。
。
lèi
泪
shī
湿
zhēng
征
yī
衣
qiāo
悄
。
。
suì
岁
huá
华
lǎo
老
。
。
-
yǐn
饮
mǎ
马
gē
歌
-
[
[
sòng
宋
cháo
朝
]
]
cáo
曹
xūn
勋
-
wū
兀
shù
术
měi
每
yù
遇
duì
对
zhèn
阵
zhī
之
jì
际
,
,
chuī
吹
cǐ
此
zé
则
áo
鏖
zhàn
战
wú
无
hái
还
qī
期
yě
也
biān
边
tóu
头
chūn
春
wèi
未
dào
到
。
。
-
xuě
雪
mǎn
满
jiāo
交
hé
河
dào
道
。
。
-
mù
暮
shā
沙
míng
明
cán
残
zhào
照
。
。
-
sāi
塞
fēng
烽
yún
云
jiān
间
xiǎo
小
。
。
-
duàn
断
hóng
鸿
bēi
悲
。
。
-
lǒng
陇
yuè
月
dī
低
。
。
-
lèi
泪
shī
湿
zhēng
征
yī
衣
qiāo
悄
。
。
-
suì
岁
huá
华
lǎo
老
。
。
李欣《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本词篇题以及篇中大意多与此诗相合。交河城:汉车师前国地,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高处举烟火,远处可见,或烧狼粪,其烟直上,用以传报警信,叫“烽火“。 陇山:在今陕西甘肃两省界上,亦称陇坂。沈佺期《陇头水》:“陇雁度寒天。“
古代中国连年的边患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悲伤凄凉的作品。这首词的作者曾于靖康年间随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北上,后逃归。绍兴十一年(1141)他又出使金国,迎接韦太后归国。这种经历,使他对边塞的士兵生活有深切的感受,他用少数民族的曲调饮马歌填写了这首词。
全词采用了由远及近、层层推移的手法,由景出情,由境出人。李白《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此词开头两句也极写边塞的寒冷,交河冰封,大雪满地,没有春天、没有温暖和生机,这是对边地全景式的勾勒。紧接着镜头集中,写边塞黄昏的景色:残阳照在沙漠上发出反光,烽火在旷野高天之间更显得非常微小,进一层写出边地的空旷荒凉。再紧接着焦点汇聚,镜头落到了征夫上:残阳落尽,失群孤鸿在悲鸣,陇上的月儿也黯然低垂,照着城头望乡的征人。月亮勾起征人对家庭、亲友的思念,而孤鸿的悲鸣又更增戍边的愁苦与凄凉。征人的泪水悄悄地浸湿了征衣。如此孤独凄苦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多少人间的幸福,消磨了他们多少青春的岁月,征人不禁发出了“岁华老”的哀叹。尤其可悲的是,每当有人横笛吹起这凄哀的饮马歌时,征夫们竞必须“鏖战”而无还期,词与序相呼应,尤使人不忍卒读。
在词的序中,作者指出这种曲调“声甚凄断”。这首词在写景时注入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暮沙”、“残照”、“断鸿”,“低”、“悲”、“小”、“悄”,渲染出大漠的荒冷,也烘托出征夫的凄哀,使得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靖康末年(1127),作者随徽钦二帝北迁,行至燕山遁归,绍兴中又奉命使金,对北方的情况比较了解。这首词的曲子原在金占区流传,作者据以填词并题名为《饮马歌》,虽非自撰腔,但配以歌词则属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