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诗经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瞻卬》
分享数:149
朝代: 先秦 | 作者:诗经 | 类型:写人|诗经|忧国忧民|讽刺|写云|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

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

谮始竞背。

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拼音
zhān áng
[ [ xiān qín ] ] shī jīng
zhān áng hào tiān , , huì       
kǒng tián níng , , jiàng       
bāng yǒu dìng , , shì mín zhài       
máo zéi máo , , yǒu jiè       
zuì shōu , , yǒu chōu       
rén yǒu tián , , fǎn yǒu zhī       
rén yǒu mín rén , , duó zhī       
zuì , , fǎn shōu zhī       
yǒu zuì , , shuō zhī       
zhé chéng chéng , , zhé qīng chéng       
jué zhé , , wéi xiāo wéi chī       
yǒu zhǎng shé , , wéi zhī jiē       
luàn fěi jiàng tiān , , shēng rén       
fěi jiāo fěi huì , , shí wéi       
rén zhì tuī       
zèn shǐ jìng bèi       
yuē ? ? wéi ? ? jiǎ sān bèi , , jun1 shì shí       
gōng shì , , xiū cán zhī       
tiān ? ? shén ? ? shě ěr jiè , , wéi       
diào xiáng , , wēi lèi       
rén zhī yún wáng , , bāng guó tiǎn cuì       
tiān zhī jiàng wǎng , , wéi yōu       
rén zhī yún wáng , , xīn zhī yōu       
tiān zhī jiàng wǎng , , wéi       
rén zhī yún wáng , , xīn zhī bēi       
fèi kǎn quán , , wéi shēn       
xīn zhī yōu , , níng jīn ? ? xiān , , hòu       
miǎo miǎo hào tiān , , gǒng       
tiǎn huáng , , shì jiù ěr hòu
瞻卬注音
  • zhān
    áng
  • [
    [
    xiān
    qín
    ]
    ]
    shī
    jīng
  • zhān
    áng
    hào
    tiān
    ,
    ,
    huì
  • kǒng
    tián
    níng
    ,
    ,
    jiàng
  • bāng
    yǒu
    dìng
    ,
    ,
    shì
    mín
    zhài
  • máo
    zéi
    máo
    ,
    ,
    yǒu
    jiè
  • zuì
    shōu
    ,
    ,
    yǒu
    chōu
  • rén
    yǒu
    tián
    ,
    ,
    fǎn
    yǒu
    zhī
  • rén
    yǒu
    mín
    rén
    ,
    ,
    duó
    zhī
  • zuì
    ,
    ,
    fǎn
    shōu
    zhī
  • yǒu
    zuì
    ,
    ,
    shuō
    zhī
  • zhé
    chéng
    chéng
    ,
    ,
    zhé
    qīng
    chéng
  • jué
    zhé
    ,
    ,
    wéi
    xiāo
    wéi
    chī
  • yǒu
    zhǎng
    shé
    ,
    ,
    wéi
    zhī
    jiē
  • luàn
    fěi
    jiàng
    tiān
    ,
    ,
    shēng
    rén
  • fěi
    jiāo
    fěi
    huì
    ,
    ,
    shí
    wéi
  • rén
    zhì
    tuī
  • zèn
    shǐ
    jìng
    bèi
  • yuē
    ?
    ?
    wéi
    ?
    ?
    jiǎ
    sān
    bèi
    ,
    ,
    jun1
    shì
    shí
  • gōng
    shì
    ,
    ,
    xiū
    cán
    zhī
  • tiān
    ?
    ?
    shén
    ?
    ?
    shě
    ěr
    jiè
    ,
    ,
    wéi
  • diào
    xiáng
    ,
    ,
    wēi
    lèi
  • rén
    zhī
    yún
    wáng
    ,
    ,
    bāng
    guó
    tiǎn
    cuì
  • tiān
    zhī
    jiàng
    wǎng
    ,
    ,
    wéi
    yōu
  • rén
    zhī
    yún
    wáng
    ,
    ,
    xīn
    zhī
    yōu
  • tiān
    zhī
    jiàng
    wǎng
    ,
    ,
    wéi
  • rén
    zhī
    yún
    wáng
    ,
    ,
    xīn
    zhī
    bēi
  • fèi
    kǎn
    quán
    ,
    ,
    wéi
    shēn
  • xīn
    zhī
    yōu
    ,
    ,
    níng
    jīn
    ?
    ?
    xiān
    ,
    ,
    hòu
  • miǎo
    miǎo
    hào
    tiān
    ,
    ,
    gǒng
  • tiǎn
    huáng
    ,
    ,
    shì
    jiù
    ěr
    hòu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仰望苍天意深沉,苍天对我却无情。天下久久不太平,降下大祸世不宁。国内无处有安定,戕害士人与庶民。病虫为害庄稼毁,长年累月无止境。罪恶法网不收敛,苦难深渊难减轻。人家有块好田地,你却侵夺据为己。人家拥有强劳力,你却夺取占便宜。这人原本无罪过,你却反目来拘捕。那人该是罪恶徒,你却赦免又宽恕。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罗织罪名穷陷害,前言后语相违背。难道她还不狠毒?穷凶极恶又有谁!好比奸商发横财,君子洞察目了然。妇人不该理朝政,蚕织女工全抛开。苍天为何责罚苦?神灵为何不庇护?元凶顽敌全不顾,只是对我相忌妒。人们遭灾不怜悯,纲纪败坏装糊涂。良臣贤士尽逃亡,国家危急无救助。苍天无情降法网,严酷繁多难躲藏。良臣贤士皆流放,忧国忧时苦果尝。苍天无情降法网,频繁危急势难挡。良臣贤士全杀光,忧国忧时心悲伤。涌泉沸腾水花喷,汩汩流泉渊源深。忧国忧时心悲伤,难道今日愁始增?生前不降灾难重,死后祸乱又不跟。厚土皇天高莫测,控制生灵定乾坤。切勿辱没你祖宗,拯救邦家为子孙。

注释(1)卬:通“仰”。(2)惠:爱。(3)填:通“尘”,长久。(4)厉:祸患。(5)士民:士人与平民。瘵:病。(6)蟊:伤害禾稼的虫子。贼、疾:害。(7)夷:平。届:至、极。(8)罟:网。罪罟:刑罪之法网。(9)瘳:病愈。(10)覆:反。(11)说:通“脱”。(12)哲:智。(13)懿:通“噫”,叹词。(14)枭:传说长大后食母的恶鸟。鸱:恶声之鸟,即猫头鹰。(15)阶:阶梯。(16)匪:不可。教诲:教导。(17)寺:昵近。寺人:内侍。(18)鞠:穷尽。忮:害。忒:变。(19)谮:进谗言。竟:终。背:违背,自相矛盾。(20)极:狠。(21)伊:语助词。慝:恶、错。(22)贾:商人。三倍:指得到三倍的利润。(23)君子:指在朝执政者。识:通“职”。(24)公事:即功事,指妇女所从事的纺织蚕桑之事。(25)刺:指责、责备。(26)富:福祐。(27)介:大。狄:通“逖”,远。(28)忌:怨恨。(29)吊:慰问、抚恤。(30)类:善。(31)云:语助词。(32)殄、瘁:两字皆训“病”。(33)罔:通“网”。(34)优:厚。(35)几:近。(36)觱沸:泉水上涌的样子。(37)藐藐:高远貌。(38)巩:固,指约束、控制。(39)忝:辱。(40)式:用。

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机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遂导致西周灭亡。这首诗痛斥了周幽王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罪恶,抒发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和嫉恶如仇的愤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年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它与《小雅》的《节南山》、《十月》、《正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和《大雅·召旻》等为同类作品。

  全诗七章。第一章写天灾人祸,时局艰危,国不安宁,生灵涂炭。这里的“天”,即指自然界的天,也指人类社会的“天”——高高在上的人类最高统治者。所以这里的“灾祸”就包括天灾、人祸两方面的因素。而人祸更甚于天灾。二章通过两“反”两“覆”的控诉,揭露了倒行逆施的虐政。三章认为,祸乱的根源是女人得宠,而其害人的主要手段是谗言和搬弄是非。四章提出杜绝“女祸”的有效方法,是让“女人”从事女工蚕织、不干朝政。五章直诉幽王罪状:不忌戎狄,反怨贤臣,致使人亡国殄。六章面对天灾人祸,抒发了言辞恳切的忧时忧国之心。七章自伤生逢乱世,并提出匡时补救的方案以劝戒君王。

  《瞻卬》所提出的问题,既可以从史书中得到印证,又可以补充史书记载的疏露与不足。周幽王宠幸褒姒、荒政灭国的主要史实是:自从幽王得到褒姒,宠爱不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一是为买千金一笑动用烽火台,诸侯以为敌寇侵扰前来救驾受骗气愤而回,多次戏弄后失信于诸侯,从此不再来勤王。二是重用佞人虢石父,此人“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国人皆怨”(《史记·周本纪》语)。三是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而以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因而激怒申后勾结西夷、犬戎攻周,杀幽王而灭西周。《瞻卬》所反映的内容较信史更为广泛、具体而深刻,诗中列数周幽王的恶行有:罗织罪名,戕害士人;苛政暴敛,民不聊生;侵占土地,掠夺奴隶;放纵罪人,迫害无辜;政风腐败,纪纲紊乱;妒贤嫉能,奸人得势;罪罟绵密,忠臣逃亡。全面而形象地将一幅西周社会崩溃前夕的历史画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瞻卬》的作者是谁不得而知。他或是周朝有血性的宗室,或是朝中正直的显要权臣,或者是一个受迫害的谏诤者。无论他是何人,他对周幽王统治下的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及倒行逆施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对幽王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批判,对贤臣亡故、国运濒危的现实,深感惋惜和痛心疾首。诗人尤为痛切的,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人之“亡”,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贤人君子乃国之栋梁,蓍旧老成乃邦之元气,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人亡邦瘁,天神俱怒。诗人的感情难以抑制,有如火山熔岩喷薄而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第五章劈头就是两句诘问:“天何以刺?何神不富?”真乃抢天呼神,捶胸顿足,悲怆不已。继之从心田涌出三句“人之云亡”,悲叹惋惜怅惘之意不可名状,又在一再申述“维其优矣”、“维其几矣”、“维其深矣”中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在“心之忧矣”、“心之悲矣”中将痛切之情表露无遗,激荡的情思言之惨然。诗句就是在这样的回环往复、音节凄楚中,催人泪下,把孤臣孽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位悯时忧国、具有热血心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诗经》每章句数大体一致。仅有少数篇幅的章句长短不一。《瞻仰》即是其例。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章十句,余四章章八句。这参差不齐的章句更便于淋漓酣畅的叙事、抒情和议论。诗的结构,起章极其雄肆,有高屋建瓴之势,纵揽无遗,勃勃如吐不罄。篇中语特新峭,然又有率意处。卒章语尽而意犹未止。修辞造句,颇有特色,或以对比反衬,正反排比的句式,尽情抒发胸中的积愤,或低回沉思之情。或以形象的比喻,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独运。在用韵上,各章不尽相同,有一韵到底句句用的,如第四章,或同韵,或协韵。这种句句用韵,在《诗经》中是常见的韵例。汉魏南北朝的七言诗中的“柏梁体”继承了这个传统,唐人七言古风中也有少数是句句用韵的。此诗一章中有二韵交叉进行的,如第五章、第六章。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诗的节奏或缓或促,或扬或抑,用韵亦随之变换,或平声,或仄声,或相互相押,增加音响、格调的美感,使诗更加生色。

瞻卬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毛诗序》云:“《瞻卬》,凡伯刺幽王大坏也。”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任用奸人,斥逐贤良,败坏纪纲,倒行逆施,以致政乱民病,天怒人怨,国势濒危;北方犬戎趁机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遂导致西周灭亡。因此,诗人作这首《大雅·瞻卬》讽刺之。方玉润说:“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乱之诗。而《序》谓凡伯作。则未有考。曹氏粹中曰‘凡伯作《板》诗,在厉王末,至幽王大坏时,七十余年矣,决非一人,犹家父也。’然亦不必辩。”(《诗经原始》)郑振铎说:“有心的老成人,见世乱,欲匡救而不能,边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为之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此诗与《小雅·节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和《大雅·召旻》等为同类作品。

瞻卬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此刺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饥馑侵削之诗也。”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穷形尽相,不遗余力……诗之尤为痛切者,在‘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二语……夫贤人君子,国之栋梁;耆旧老成,邦之元气。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此何如时耶?盖诗必有所指,如箕子、比干之死与奴,故曰:人之云亡,而邦国殄瘁也。倘使其人无足重轻,虽曰云亡,又何足殄人邦国也耶?惜无可考耳。然而痛矣。”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