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清平乐》
分享数:114
朝代: 清朝 | 作者:辛弃疾 | 类型:写山|宋词精选|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拼音
qīng píng
[ [ qīng cháo ] ] xīn
qīng bēn kuài       
guǎn qīng shān ài       
qiān pán pán píng shì jiè       
gèng zhe shān jīn dài       
jīn líng máng máng       
shì cháo wǎng wǎng gēng sāng       
rán xíng shèng , , céng xiǎo xiǎo xìng wáng
清平乐注音
  • qīng
    píng
  • [
    [
    qīng
    cháo
    ]
    ]
    xīn
  • qīng
    bēn
    kuài
  • guǎn
    qīng
    shān
    ài
  • qiān
    pán
    pán
    píng
    shì
    jiè
  • gèng
    zhe
    shān
    jīn
    dài
  • jīn
    líng
    máng
    máng
  • shì
    cháo
    wǎng
    wǎng
    gēng
    sāng
  • rán
    xíng
    shèng
    ,
    ,
    céng
    xiǎo
    xiǎo
    xìng
    wáng
鉴赏
  本词上片写景含情,下片兴叹说理。把因上卢桥附近的自然形势而产生的人间兴亡和自然变化的感叹,表现得令人信服、引人遐想,体现出情、景、理高度统一时的艺术魅力。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