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归雁》
分享数:140
朝代: 唐朝 | 作者:杜甫 | 类型: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拼音
guī yàn
[ [ táng cháo ] ]
chūn lái wàn , , luàn dìng nián guī       
cháng duàn jiāng chéng yàn , , gāo gāo xiàng běi fēi
归雁注音
  • guī
    yàn
  • [
    [
    táng
    cháo
    ]
    ]
  • chūn
    lái
    wàn
    ,
    ,
    luàn
    dìng
    nián
    guī
  • cháng
    duàn
    jiāng
    chéng
    yàn
    ,
    ,
    gāo
    gāo
    xiàng
    běi
    fēi
例句
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风度,~,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归雁译文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万里的游子,仍滞留在异乡。战乱平定后,不知还要过几年才能回归故乡。看到江城的大雁,我心中悲痛欲绝,它们正高高地向着北方飞去。
归雁注解
  1. 万里客:指远离家乡、漂泊万里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2. 乱定:指战乱平定。当时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
  3. 江城:临江之城,诗中具体所指未详,可能是杜甫当时所在之地。
归雁创作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这首《归雁》很可能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或刚刚结束不久。此时杜甫漂泊在外,远离家乡,饱尝离乱之苦。看到春天到来,大雁能够自由地向北飞去,而自己却因战乱无法回归故乡,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归雁赏析

《归雁》是杜甫一首简短而情感深沉的诗作,寥寥二十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从内容上看,首句 “春来万里客”,点明了时节为春天,同时突出了诗人 “万里客” 的身份,强调了自己漂泊异乡的遥远和孤寂。“春来” 本应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但对于漂泊在外的诗人来说,却更添了几分思乡的愁绪。次句 “乱定几年归”,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归期的迷茫和焦虑。战乱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诗人不知道战乱平定后,自己还要等待多少年才能回到故乡,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加重了他内心的痛苦。

后两句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对比的手法。诗人看到江城的大雁高高地向北飞去,而自己却不能像大雁一样自由地回归故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肠断” 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无奈。大雁的自由北飞,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同时也衬托出他自身处境的艰难和无奈。

在艺术风格上,这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字字饱含深情。通过平实的语言,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对归期的期盼以及对战乱的无奈等复杂情感,真切地表达了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诗歌的意境营造也十分成功。春天的背景,江城的景象,以及高飞的大雁,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诗人的情感就融入在这画面之中,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家乡的眷恋。

总的来说,《归雁》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杜甫诗歌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动荡时代人们的苦难和对和平、家乡的渴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