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有谁知之!有谁知之!盖亦勿思!园有桃,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园子里种着桃树,那桃子可做佳肴。我心中满怀忧愁,且放声把歌谣唱。不了解我的人,说我这个士人太骄傲。那些人说得对啊,可你又能怎样讲?我心中的忧愁啊,有谁能够真正知晓!有谁能够真正知晓!还是别再把它想!园子里种着桃树,那桃子可作食物。我心中满怀忧愁,姑且在国中四处漫步。不了解我的人,说我这个士人反复无常没准则。
关于《园有桃》的创作背景,目前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是一位士大夫因忧国忧民却不被理解而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国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这位士大夫心怀忧虑,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但却得不到他人的认同,甚至被误解为骄傲、反复无常,从而写下此诗抒发内心的苦闷。
这首诗以园中的桃子起兴,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被理解的孤独。诗中诗人反复诉说自己的忧愁,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这种不被理解的痛苦通过简单而直白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迷茫,他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只能“聊以行国”,在国中游荡,以排解心中的忧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园有桃》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它。从文学角度看,它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园中的桃子引出诗人的忧愁,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感染力。从历史角度看,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以及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和情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对于我们来说,这首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会在面对困难和不理解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坚持自己的信念。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