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黑色朝服多合适啊,破了我再给你做件新的。我到你的官署去啊,回来就送上精美的饭食。
黑色朝服多美好啊,破了我再给你重新改造。我到你的官署去啊,回来就送上精美的饭食。
黑色朝服多宽大啊,破了我再给你重新制作。我到你的官署去啊,回来就送上精美的饭食。
关于《缁衣》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认为此诗主旨是赞美郑武公父子,“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郑玄笺云:“父谓桓公,子谓武公。”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妻子关怀丈夫的诗,表现了家庭间的温情。
这首诗共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的前两句,描述了妻子为丈夫缝补、制作衣服的情景,体现出妻子对丈夫的关怀与体贴。“敝予又改为兮”“敝予又改造兮”“敝予又改作兮”,反复强调妻子为丈夫更新衣物,凸显出这种关怀的细致和长久。
每章的后两句,“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描绘了妻子前往丈夫的官署,回来后为丈夫准备美食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夫妻之间温馨的情感。诗中虽未直接描述夫妻间的言语交流,但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生动地传达出了深厚的爱意和家庭的和睦。
在艺术手法上,重章叠唱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用词简洁而生动,“宜”“好”“蓆”等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缁衣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丈夫的形象。整首诗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却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重章叠唱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即各章的语句基本相同,只更换少数几个词语,来反复咏唱。这种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同时也便于记忆和传诵。
《缁衣》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从文本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幅夫妻之间相互关怀的生活画卷。妻子不仅关心丈夫的穿着,为他缝补、制作合适的朝服,还关注他的饮食,在他忙碌于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