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留别王司马嵩》
分享数:153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山|写鸟|写湖|写鱼|写鸟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拼音
liú bié wáng sōng
[ [ táng cháo ] ] bái
lián mài tán xiào shì qiān jīn       
táo zhū suī xiàng yuè běn yǒu xīn       
nán yáng shí wéi liáng yín       
cāng shān róng yǎn jiǎn bái tuí qīn       
yuàn zuǒ míng zhǔ gōng chéng hái jiù lín       
西 lái suǒ wéi jiàn tuō zhī yīn       
niǎo ài shān yuǎn yóu cāng hǎi shēn       
yīng guò shàng cài mài běn xiàng sōng cén       
xián xiàng fǎng 访 qiū zhōng yǒu qín
留别王司马嵩注音
  • liú
    bié
    wáng
    sōng
  • [
    [
    táng
    cháo
    ]
    ]
    bái
  • lián
    mài
    tán
    xiào
    shì
    qiān
    jīn
  • táo
    zhū
    suī
    xiàng
    yuè
    běn
    yǒu
    xīn
  • nán
    yáng
    shí
    wéi
    liáng
    yín
  • cāng
    shān
    róng
    yǎn
    jiǎn
    bái
    tuí
    qīn
  • yuàn
    zuǒ
    míng
    zhǔ
    gōng
    chéng
    hái
    jiù
    lín
  • 西
    lái
    suǒ
    wéi
    jiàn
    tuō
    zhī
    yīn
  • niǎo
    ài
    shān
    yuǎn
    yóu
    cāng
    hǎi
    shēn
  • yīng
    guò
    shàng
    cài
    mài
    běn
    xiàng
    sōng
    cén
  • xián
    xiàng
    fǎng
    访
    qiū
    zhōng
    yǒu
    qín
例句
1.总理经常熬更守夜,废寝忘食地工作。
2.他们熬更守夜的真是很*苦!
3.而熬更守夜在晚上蹲守,却也只是抓到了几个冒充黑夜大侠的人。
4.东方先生,为了一张音乐碟片,用得着熬更守夜的去排队买吗? 
留别王司马嵩古诗译文

鲁仲连凭着谈笑风生就解除了邯郸之围,他哪里是为了贪图那千金的赏赐。陶朱公范蠡虽然做过越国的丞相,可他原本就怀有归隐五湖的志向。我也像那南阳的诸葛亮,常常吟唱着《梁甫吟》。青山能容纳我这疏放不羁的人,可惜时光如白驹过隙,渐渐流逝。我希望能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归山林。我从西边过来是为了什么呢?只为了把这把孤剑寄托给像您这样的知音。鸟儿喜爱那遥远的青山,鱼儿畅游在深邃的沧海。我想像李斯那样在上蔡纵鹰打猎,也想像左思那样在嵩高山卖畚箕。将来有一天闲暇时我会来拜访您,在山丘之中还有朴素的琴等待着我们一起弹奏。

留别王司马嵩古诗注解
  •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曾帮助赵国解除邯郸之围,平原君欲赏赐千金,他辞而不受。
  • 卖谈笑:指鲁仲连凭借口才和智谋轻松解决问题。
  • 陶朱:即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经商致富,自号陶朱公。
  • 相越:做越国的丞相。
  • 五湖心:指归隐江湖的志向。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泛于五湖。
  • 南阳子:指诸葛亮,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隆中。
  • 梁甫吟:古乐府篇名,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甫吟》。
  • 偃蹇:形容高傲、疏放不羁的样子。
  • 颓侵:指时光渐渐流逝。
  • 旧林:指归隐的山林。
  • 孤剑:象征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 知音:指王司马嵩,表达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 呼鹰过上蔡:用李斯的典故。李斯为上蔡人,年轻时曾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打猎。这里表示向往自由的生活。
  • 卖畚向嵩岑:用左思的典故。左思曾在洛阳卖畚,后作《三都赋》名动天下。嵩岑指嵩山,这里泛指高山。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常表示高雅的情趣。
留别王司马嵩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胸怀大志,渴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同时又向往自由、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这首《留别王司马嵩》是李白在与王司马嵩分别时所作。可能是李白在游历或寻求政治机遇的过程中,结识了王司马嵩,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在诗中向王司马嵩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司马嵩这位知音的不舍之情。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虽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歌内容可以看出李白当时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留别王司马嵩古诗赏析

诗的开篇以鲁仲连和范蠡的典故起兴,“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通过讲述鲁仲连不贪图千金赏赐和范蠡功成后归隐五湖的故事,表明自己也有高尚的志趣,不重钱财,且怀有归隐之心。这既展示了李白的人生理想,也为下文表达自己的志向做了铺垫。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李白自比诸葛亮,以《梁甫吟》表达自己的抱负未展,同时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却还未能实现理想。“苍山容偃蹇”体现了李白疏放不羁的性格,而青山能容纳自己,也暗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能辅佐贤明君主,成就一番功业后再归隐山林。这体现了李白积极入世又向往自由的矛盾心态。“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说明自己来到此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像王司马嵩这样的知音,将自己的抱负和才能托付给他。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运用比喻和典故,以鸟、鱼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李斯、左思的故事,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憧憬。最后“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表达了对未来与王司马嵩相聚的期待,充满了高雅的情趣。整首诗用典丰富,情感真挚,将李白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和对友人的情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留别王司马嵩知识点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古体诗在格律上相对自由,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此诗每句五个字,篇幅较长,体现了古体诗的特点。

2. 修辞手法:运用了大量的用典手法,如鲁仲连、范蠡、诸葛亮、李斯、左思等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经历,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情感和人生态度,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以鸟和鱼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比喻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3. 文化内涵:诗中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和归隐文化。李白既渴望像古代贤能之士一样辅佐明主,建功立业,又向往归隐山林的自由生活,这种“功成身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较为常见,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和道家出世思想的融合。

留别王司马嵩讲解

我们先看这首诗的题目《留别王司马嵩》,就知道这是李白在和王司马嵩分别的时候写的诗。诗的开头,李白用了鲁仲连和范蠡的故事。鲁仲连帮助赵国解了围,却不贪图千金赏赐,这说明他是为了正义和帮助别人,不是为了钱。范蠡做了越国的丞相,帮助越王成功后就归隐五湖了,他有自己的追求,不贪恋权力。李白用这两个故事,是想告诉王司马嵩,他自己也有这样高尚的志趣。

接着“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李白把自己比作诸葛亮,诸葛亮在没出山之前喜欢唱《梁甫吟》,李白也用这个来表达自己有才华,但是还没机会施展。“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李白说青山能容纳他这样不羁的人,但是时间过得很快,他有点担心自己还没实现理想时光就没了。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这是李白很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他想辅佐一个好皇帝,等成功了就回到山林去。“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他说自己从西边来这里,就是为了把自己的才能托付给像王司马嵩这样的知音。后面“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用鸟和鱼喜欢自由,还有李斯、左思的故事,再次强调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就是说以后有空会来找王司马嵩,一起弹琴,很有情趣。

这首诗是五言古诗,用了很多典故,这是李白诗歌的一个特点。通过这些典故,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想法和他复杂的心态,他既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又向往自由的生活。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和王司马嵩之间深厚的友谊。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