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分享数:260
朝代: 唐朝 | 作者:杜甫 | 类型: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柳拂波涛。

拼音
cóng wéi èr míng chù mián zhú
[ [ táng cháo ] ]
huá xuān ǎi ǎi nián dào , , mián zhú tíng tíng chū xiàn gāo       
jiāng shàng shě qián , , xìng fèn cāng liǔ tāo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注音
  • cóng
    wéi
    èr
    míng
    chù
    mián
    zhú
  • [
    [
    táng
    cháo
    ]
    ]
  • huá
    xuān
    ǎi
    ǎi
    nián
    dào
    ,
    ,
    mián
    zhú
    tíng
    tíng
    chū
    xiàn
    gāo
  • jiāng
    shàng
    shě
    qián
    ,
    ,
    xìng
    fèn
    cāng
    liǔ
    tāo
例句
宝庆给大哥唱了一曲挽歌,直唱得泣不成声,~。(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译文

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乘坐华美的车子来到你那里,绵竹高耸挺拔,超出县城许多。

我在江边的住所前没有这种树木,希望你能分一些苍绿的绵竹来,让它在江边拂动着波涛。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注解
韦二明府续
韦续,任明府(县令),排行第二,是杜甫的朋友。
华轩
华美的车子,这里是诗人想象自己去韦续处的情景。
蔼蔼
形容车驾众多、盛大的样子,这里可理解为诗人想象中前往的情景。
亭亭
高耸的样子,形容绵竹高大挺拔。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创作背景

杜甫一生漂泊,在各地居住时常常与当地官员有交往。

这首诗可能是杜甫在某个江边居住时,看到当地没有绵竹,而得知朋友韦续所在的地方有高大的绵竹,于是写诗向韦续求取绵竹,以美化自己的居住环境,同时也通过诗来表达与朋友的情谊。

具体创作时间和地点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测是杜甫在较为闲适的一段生活时期所作。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杜甫诗歌多样化的一面。

首句“华轩蔼蔼他年到”,诗人以想象开篇,描绘出自己未来乘车前往朋友处的情景,“华轩蔼蔼”给人一种充满期待和美好的感觉,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第二句“绵竹亭亭出县高”,直接描写绵竹的形态,“亭亭”二字生动地表现出绵竹高耸的姿态,突出了绵竹的高大挺拔,让人对其形象有了鲜明的印象,同时也暗示了绵竹在当地是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存在。

第三句“江上舍前无此物”,将视角拉回到诗人自己的住所,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对绵竹的渴望。诗人在江边的住所前没有绵竹,这种缺失使得他更加向往朋友处的绵竹,为下文向朋友求取绵竹做了铺垫。

尾句“幸分苍柳拂波涛”,“幸”字表达出诗人希望得到绵竹的恳切心情,“分”字则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仿佛朋友一定会满足他的请求。“苍柳拂波涛”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想象着绵竹种在江边,细长的柳枝随风拂动,与江水的波涛相互映衬,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和热爱。

整首诗以绵竹为线索,通过想象、对比等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绵竹的喜爱以及对朋友的情谊,虽篇幅短小,但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