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苍(?-前152年),阳武(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东南)人。 [1-2]他仕秦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1],掌管四方文书。 [2]因获罪,逃归阳武。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张苍参加刘邦起义军,从攻南阳 [3],定三秦 [6],因功先后被刘邦任命为常山郡太守、代相、赵相 [7] [9],汉高祖六年(前202年)八
  • 赵晔,生卒年待考,字长君,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人。东汉学者、史学家。 [1]年轻时曾为县吏,上司令其去迎接督邮,他耻于斯役,便弃职出走,跋涉到犍为郡资中县,向杜抚学习韩《诗经》 [4],在那里苦学穷研二十余年。他既不回家也不与家里通音讯,家人以为他早已死了,为之发丧制服。学成回家后,州官知道他有学问,几次征召他
  • 东汉史学家袁康,约公元四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东汉初期史学家。生卒年不详,约东汉初建武中前后在世。
  • 刘歆(?—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西汉沛(今属江苏)人。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 [9]中国汉代经学家、校雠学家、目录学家,曾任黄门郎、中垒校尉。 [10]汉成帝时,刘歆任黄门郎。河平三年(前26年) ,受诏与其父刘向校理秘书。刘向死后,歆继父任中垒校尉。建平元年(前7年),大司马王莽
  • 张道陵(34—156),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
  •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中国西汉大臣、 [1]学者、 [2]文学家。 [3]桓宽博学善文,曾治《公羊春秋》。 [1]后于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始元六年(前81年),昭帝(刘弗陵)征请郡国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询问民间疾苦,众人皆请罢止盐铁、酒榷、均输,唯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此乃所
  •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学者。著有《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比》(又称《春秋决狱》) [11]《士不遇赋》 [13]等。 [8]汉景帝时为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策,经历汉初黄老之治,汉武帝不得不迁徙富豪,打击豪强。董仲舒
  • ‌‌焦延寿,字赣,西汉梁人(今河南省商丘市),家贫好学,得到‌梁敬王的资助。‌ 学成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任职期间常先知奸邪,使为盗者不敢轻举妄动。后因“爱养吏民,化行县中”,被举荐升迁外地为官,最后死于小黄。‌12 焦延寿自称得‌孟喜之传,其学生‌京房也认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焦延寿的易学著作有《易林》、《易林变占
  • 康僧铠(梵名:Sam!ghavarman),音译为僧伽跋摩,三国时代译经僧,相传为印度人。翻译过《无量寿经》。【康僧铠】 然从其所冠之康姓,可推测或与中亚康居国有关。曹魏嘉平四年(252)至洛阳,于白马寺译出郁伽长者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四分杂羯磨一卷等。昔来以无量寿经为康僧铠所译,然无量寿经之译语与郁伽长者经颇不一致

热门诗人

remenshiren

诗歌排行

shigepai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