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 译文及注释
点击数:199

译文

  《齐民要术》:种竹的地应当高而平,靠近山麓土丘的地方最为适宜。种在低洼地的,竹根一旦遇上地下水,便会立即死掉。黄色或白色的沙壤土较适宜。正月或二月间,掘取向西南方向生长的竹鞭和竹母,剪掉竹叶,在竹园中的东北角栽种。坑约二尺深,盖上五寸厚的土。竹的特性喜欢向西南方胤生,所以应种在园子的东北角。几年过后,自然会满园都是竹子。谚语说:“东邻种竹,西邻忙着整地。”就是说准备好竹子会胤生蔓延过来。东北角上的,都是老竹子,用来栽种不会长出新竹,即使有新竹长出,亦不会繁衍茂盛;所以要掘取向西南方蔓延的新生竹鞭供栽种。用稻糠和麦糠作肥料。两种糠可单独使用,不要混合使用。不用浇水,浇水一定会将其淹死。不要让各种家畜进入竹园。三月吃淡竹笋,四月、五月吃苦竹笋。

  若想做器具,必须生长满一年以上的竹子,才可以砍伐。未长满一年的,竹质软,没有长成。

  《四时类要》:移竹,宜在五月十三日和辰日移栽。种竹应剪去竹梢和叶子,往坑中灌水搅拌成稀泥,将竹栽种下去,用土覆盖,用木杠捣实,不要用脚踩踏。盖上五寸厚的土。竹子忌用手扶摩,和用洗手洗脸的脂水浇灌,不然便会枯萎而死。

  《博闻录》引用《月庵种竹法》的话说:掘沟应当深、宽,用干马粪和成细泥,填入坑中一尺厚。无马粪,用舂米的砻糠也可以。夏天,泥要稀,冬天泥要稠。然后将竹种下。要三四棵竹子作一窝。土宜虚松,入土宜浅,不可用土壅培竹的茎杆。若用把泥捣实,便不会生长出竹笋。

  沈梦溪说:栽种竹子,选取竹林外边向阳的竹子,往北面栽,因为竹根没有不向南引生。必须等到雨天栽种,逢“火日”和吹西风日不可种。栽种花卉林木,皆是如此。谚语说:“栽竹无定时,遇雨即可移;多多带宿土,记取向南枝”。

  《志林》说:竹子有雌竹和雄竹的分别,雌竹的竹笋多,所以种竹时常选择雌竹。生物皆离不开有阴阳的分别,这是不可不相信的。凡是要识别雌雄,应当观看竹竿下部的第一个小枝,有生双枝的即为雌竹,生单枝的为雄竹。

  竹子开花,便将枯死。竹花结的子像稗子,叫做“竹米”。一棵竹子开了花,时间长了,整个林子都要开花。救治的方法,是在刚开始结竹米时,选择一棵比较大的,在离竹根三尺左右将其截掉,打通节间,往里面灌粪,便可停止再开花。

  《琐碎录》说:引生竹笋的方法,可隔着篱垣在墙下埋狐狸或猫,到明年竹笋便会自行迸发出来。

  在三伏天和腊月内砍伐的竹子不生蛀虫。一说,在“血忌日”伐竹。

注释

  ①引自《齐民要术·种竹第五十一》。

  ②得水:非积水之意。北方方言,“得水”、“见水”均指见到地下泉水之意。

  ③三月:殿本同。《齐民要术》作“二月”。按:淡竹笋期在阳历四月,故以作“三月”为是。

  ④淡竹和苦竹(即刚竹)皆为中型竹种。刚竹笋味略苦,在水中浸泡之后可食用。

  ⑤“移竹”条,见《四时纂要》“五月·移竹”。“种竹”条,见《四时纂要》“正月·种竹”。“移竹”和“种竹”,并无不同。

  ⑥五月十三日:古称“竹醉日”,谓移竹易于成活。辰日:“竹醉日”又称“龙生日”。“龙”者于十二属为“辰”。故遂将龙生日,扩大为所有的“辰日”,皆宜种竹。以上的说法都没有科学根据。

  ⑦《博闻录》:南宋理宗时陈元靓撰,原书已佚。《月庵种竹法》,原书已失传。南宋初,温革的《分门琐碎录》,及较晚的张福《种艺必用补遗》,皆曾引用过这一条。但皆不见有“用镢把泥捣实,便不生笋”句。按:镢头容易把竹鞭上的笋芽捣伤,故不易生笋。

  ⑧梦溪:北宋人沈括自号梦溪丈人,著有《梦溪忘怀录》(原书佚),《梦溪笔谈》等书。此条系出自《梦溪忘怀录》非出自《梦溪笔谈》。温革《分门琐碎录》称此法为《梦溪忘怀录》之法。

  ⑨火日:五行中丙为“火”。《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之月,其日丙丁”,注:“丙丁,火日也。”又夏季三月之代称为“巳、午、未”,亦可作为“火日”。这些说法,亦多属迷信。

  ⑩记取南枝:谓“南枝”移栽时仍应向南,不要弄乱了阴阳面。宿土:即竹子原生长处之土。

  《志林》:即《东坡志林》。是后人辑录苏轼的笔记杂录编成的。

  竹子开花,便将枯死,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多谓“竹子六十年开花”。实际上开花现象的出现,除因竹子品种不同外,也常与外界条件如土地肥力不足,竹园管理不善,地下盘根错节等,有很大关系。

  稗:禾本科,稗属,子如黍粒。

  此法效果有限,不如挖掘老根施肥灌水更有效。

  《琐碎录》:即南宋温革撰的《分门琐碎录》。

  竹子应在冬季采伐,可以避免虫害。“二三伏内”并不适宜伐竹。

  血忌日:古俗谓不宜见血的日子为血忌日。血忌日不宜宰杀牲畜。每月有一个血忌日,如正月为“丑”日,二月为“未”日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