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生平
点击数:91
原文《江畔老人愁
朝代:唐朝 | 作者:崔颢 | 类型:写山 写人 人生 山川 江南 少年 写草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罢兵岁余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溪田。

虽然得归到乡土,零丁贫贱长辛苦。

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

君今少壮我已衰,我昔年少君不睹。

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著名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少与王粲友善,后同应玚一起被曹操征召,为城乡掾属。行文才思敏捷,于曹植齐名。所著诗大多散佚。今存诗十五首,多为赠答之作。明人辑有《刘公斡集》。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刘桢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七子“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以此相报。”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刘桢之祖父刘梁,字曼山,一名恭。少有清才,以文学见贵,终於野王令,著有《破群论》等书。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桢去世。他的著述包括《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

  据传死后转生为梁时县吏顾总(唐.牛僧儒 《玄怪录》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