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精练含蓄、耐人寻味的哲理小诗,其在时空交错的叙述中,传达了诗人孤寂萧索的一种心态。
“新家孟城口”,首先是叙事,交代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按常理来说,既然是新家,应该有一番新气象。可诗人不然,下一句就说“古木余衰柳”,这里的环境除了疏落的古木,就是枯萎的柳树,呈现出的是一幅衰败的景象。一个“古”字,说明这里历史遗迹之长;一个“余”字暗含了兴衰的变迁;一个“衰”字,不仅画出了柳树无精打采、半死不活的形态,更暗示出一片衰败凋零的景象。想象当年宋氏别墅的盛况,对比现在的衰败状态,已经给全诗定下了悲愁落寞的基调。
搬到这样的环境里,乔迁新居的欢喜是没有了,带给诗人的,只有深深的思考。“来者复为谁”,是说以前这里有人居住,现在“我”来这里了,总有一天“我”也会离开,以后再来这里的,是何人。“空悲昔人有”,则意为既然会有这样的新旧更替,现在的“我”也不过是后来人眼中的昔人,“我”也不必再去替前人忧伤。
这两句诗,粗浅一看,是作者的自我排解:我在这里安家是暂时的,以后来住的人不知又是谁,所以,即使这里的景象不佳,我也没有悲哀的必要。但深入地理解一下可发现,这是诗人一种哲理上的思考。既然现在是这样一幅衰败不堪的景象,那么以前肯定有生机勃勃的时候。现在的古木,那时候还在茁壮成长;现在的衰柳,那时候一定欣欣向荣。
此诗写景仅一句“古木余衰柳”,借一片疏落的古木和枯的柳树,便足以显示出孟城口衰败零落的景象;又借一个“余”字寓无限感慨,使人由今之衰联想到昔日古树参天、杨柳依依掩映着精雅山间别墅的盛景,可谓画一目而尽传精神。由此诗可知诗人构思之深邃,笔墨之精简曲折。 [2] [3]
名家点评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复欲”二语,如此俯仰旷达不可得。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物化忘尽,成壮烈极语。
明·陆时雍《唐诗镜》:倒折,简而深。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非为昔人悲,悲后人谁居此耳。总达者之言。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吴逸一云:寄慨来者感兴自深。流利清婉。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见得到,说得出。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四句中无限曲折,含蓄不尽。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淡荡人作淡荡语,所以入妙。格调俊整,下二句一倒转,便不成语矣。所以诗贵调度得法。
清·俞陛雪《诗境浅说续编》:孟城新宅,仅馀古柳,昔年居此者,重重陈迹,荡焉无存。今虽暂为己有,而人事变迁,片壤终归来者。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摩诘诚能作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