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创作背景
点击数:0
原文《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朝代: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景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山 写水 写人 写云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

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

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

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

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剑沉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

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

境同牛渚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从今纸贵后,不复咏陈篇。

这首诗是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的作品。在唐朝,文人之间常有唱和的风气,中书崔舍人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时创作了诗歌,刘禹锡便依照其韵和了这首诗。中秋赏月是传统习俗,文人雅士们往往会借景抒情、吟诗作画,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此时刘禹锡或许身处官场,与崔舍人一同在中秋佳节玩月赏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