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开篇描绘了野火燃烧的壮观景象,“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展现出火势的凶猛和蔓延之广。接着通过“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进一步渲染了野火的强烈和持久。“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火的迅猛。诗人在描写野火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间善恶难辨的感慨,“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指出野火虽然看似无情,但却能“积秽皆荡除,和气始融液”,带来积极的影响。最后诗人联想到尧帝授时、大禹稼穑,以及丰收的景象,领悟到野火焚烧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