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古诗赏析
点击数:0
原文《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朝代: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雨 写雪 写风 写山 写人 写鬼 写雷 写云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

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

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万状互生灭,百音以繁会。

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

山顶自晶明,人间已滂沛。

豁然重昏敛,涣若春冰溃。

反照入松门,瀑流飞缟带。

遥光泛物色,馀韵吟天籁。

洞府撞仙钟,村墟起夕霭。

却见山下侣,已如迷世代。

问我何处来,我来云雨外。

这首诗描绘了登天坛遇雨的奇特景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描写技巧。诗的开头“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点明了时间和事件,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接着,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雨中云层的变化,如“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将云层比作雪海和玉山,形象地展现了云层的汹涌和磅礴。“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则进一步增添了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的后半部分,“山顶自晶明,人间已滂沛”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最后,“却见山下侣,已如迷世代。问我何处来,我来云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