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古诗注解
点击数:0
原文《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朝代: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雨 写雪 写风 写山 写人 写鬼 写雷 写云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

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

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万状互生灭,百音以繁会。

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

山顶自晶明,人间已滂沛。

豁然重昏敛,涣若春冰溃。

反照入松门,瀑流飞缟带。

遥光泛物色,馀韵吟天籁。

洞府撞仙钟,村墟起夕霭。

却见山下侣,已如迷世代。

问我何处来,我来云雨外。

  • 天坛:这里可能指的是王屋山天坛峰,它是王屋山的主峰。
  • 阴晦:指阴沉昏暗的天气。
  • 却立:后退站立,这里指停下脚步回头看。
  • 滉漾: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云层的翻腾。
  • 槎牙:形容参差不齐的样子。
  • 鬐鬣:指蛟龙的鳍和鬣毛。
  • 变态:指奇异的姿态。
  • 繁会:指声音纷繁交汇。
  • 滂沛:形容雨下得很大。
  • 重昏:浓重的昏暗,指阴沉的天气。
  • 涣若春冰溃:像春天的冰面迅速融化,形容阴沉天气迅速消散。
  • 反照:指夕阳的余晖。
  • 缟带:白色的丝带,这里用来形容瀑布。
  • 天籁: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