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知识点
点击数:0
原文《陌上桑
朝代:汉朝 | 作者:汉无名氏 | 类型:写马 写人 日出 少年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 汉乐府:“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经典之作。

2. 侧面描写:诗歌中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的反应来突出罗敷的美貌,这种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3. 夸张和铺陈:诗中对罗敷的服饰、使君的车马以及罗敷对丈夫的描述都运用了夸张和铺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更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