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二首讲解
点击数:0
原文《润州二首
朝代:唐朝 | 作者:杜牧 | 类型:写风 写水 写马 旷达 写桥 写酒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润州二首》中的这一首。这首诗是杜牧重游润州时写下的,他看到这里的古迹和变化,心中有很多感慨。

诗的开头“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秋天的场景中,而且诗人还回忆起以前在这里游玩的快乐时光。这让我们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很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这两句对比很明显。古寺变得冷冷清清,没有了以前车马往来的热闹,而桥边却多了很多酒楼,变得很繁华。这就是时代的变化,以前的辉煌已经不在了。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杜牧在这里提到了南朝和东晋。南朝人很旷达,他们活得很潇洒,而东晋更是有很多风流人物和故事。诗人对那个时代很向往,也觉得现在的社会没有了那种风采。

最后“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在明月下,诗人想到了桓伊。桓伊吹笛很厉害,他吹的《出塞》曲充满了哀愁。诗人听到这笛声,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杜牧通过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变化和现实的无奈。我们也要从中学到,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