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二首古诗赏析
点击数:0
原文《润州二首
朝代:唐朝 | 作者:杜牧 | 类型:写风 写水 写马 旷达 写桥 写酒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描绘出一幅辽阔的秋日图景。诗人回忆起昔年在此放歌游历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怀旧的基调。“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通过今昔对比,古寺中青苔遍布,不见昔日车马的热闹,而桥边却多了许多酒楼,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诗人对南朝和东晋的文化和精神风貌进行了评价。南朝人普遍旷达洒脱,而东晋更是以其风流韵事和文化繁荣著称。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向往,也流露出对当下社会的不满。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在明月的照耀下,诗人更加想念东晋的桓伊。桓伊善吹笛,他仿佛能听到桓伊吹奏出的《出塞》曲中的哀愁。这笛声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他借这哀愁的笛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