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之三讲解
点击数:0
原文《秋雨叹之三
朝代:唐朝 | 作者:杜甫 | 类型:写雨 写风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首先,从诗歌的开头来看,“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杜甫表明自己作为长安的普通百姓,无人关心,只能守着破旧的房屋,这里反映出他生活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下。接着“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诗人自己被困家中,院子里都长满了野草,而孩子却在风雨中玩耍,这一对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也更显诗人的无奈和苦闷。然后“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风声雨声带来了寒意,大雁因为翅膀被雨水打湿而难以高飞,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又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艰难处境,就像这湿翅的大雁,难以施展抱负。最后“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入秋以来一直下雨,没有见到晴天,大地一片泥泞,这里诗人表面上是在说天气,实际上是在借天气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希望这种混乱、艰难的局面能够早日结束,体现了杜甫对民生的关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