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张石山幼子亡赏析
点击数:100
原文《慰张石山幼子亡
朝代:宋朝 | 作者:卫宗武 | 类型:写云

无子虽可悲,有子未为喜。

断以释子言,莫非假合耳。

杜陵咏为麟,瑞物能有几。

昌黎谓之枭,恶德乃类是。

无之恐无后,有之亦为累。

苟非弗克肖,曷若听其逝。

颜路之亡回,宣尼之丧鲤。

此皆长而贤,痛甚于幼死。

夷甫虽尝云,情钟在我辈。

过哀亦奚为,巡有复生理。

子夏空失明,季札号知礼。

吾友方盛年,何忧乏良嗣。

《慰张石山幼子亡》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温情的安慰诗。

从内容上看,诗的开篇 “无子虽可悲,有子未为喜” 就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打破常规观念,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接着引入佛家 “假合” 的观点,试图从哲学层面来淡化幼子夭折带来的悲痛,认为一切都是因缘所致。然后通过杜甫赞麒麟、韩愈喻枭的例子,说明孩子的品质和才能并非必然美好,有子也未必是好事,进一步宽慰友人。诗中还列举了颜路丧颜回、孔子丧孔鲤的事例,强调即使是贤良的长子去世,父母的痛苦更甚,以此来对比张石山幼子之亡,让他明白自己的痛苦并非是最极致的。同时,诗人以王夷甫的话说明人之常情会为亲人离世而悲痛,但又劝友人过度哀伤无用,还以子夏失明和季札知礼为例,告诫友人应适度控制悲伤。最后,“吾友方盛年,何忧乏良嗣” 一句,直接点明友人正值盛年,还有机会生育优秀的后代,给友人以希望和安慰。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如杜甫、韩愈、颜路、孔子、子夏、季札等,通过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人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层层递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晰,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安慰,又不失理性和客观,让友人在悲痛中能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和启示。整首诗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温暖的情谊,是一首优秀的安慰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