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漉篇赏析
点击数:100
原文《独漉篇
朝代:唐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雪 写风 写水 写鸟 写人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搏九天。

诗的开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以独漉滩水的浑浊不堪,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又暗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混乱,水深行人没更增添了一种危险和不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通过对越鸟、胡鹰的描写,以及自己想要射鸟却又担心其迷失归路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人才飘零、无处可归的惋惜,也暗示了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迷茫。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以落叶自比,形象地描绘出自己漂泊无依的状态,将自己的悲伤与落叶的飘零相融合,情感真挚而深沉。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几句诗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明月的纯净无心与前面的黑暗浑浊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纯净、光明的向往。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诗人以雄剑自喻,雄剑本应斩断犀象,却因闲置而生锈,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壮志难酬的悲愤。“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最后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搏九天”,诗人以神鹰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遭遇困境,但依然有着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勇气,要像神鹰和大鹏一样,为君主奋力一击,实现自己的抱负,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从对社会黑暗的感慨,到自身的迷茫、悲伤,再到强烈的报国之志,层层递进,充分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又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怀,同时也体现了其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想象丰富,比喻生动,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