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创作背景
点击数:51
原文《赠从弟
朝代:魏晋 | 作者:刘桢 | 类型:咏物 写风 写山 初中古诗 古诗三百首 言志 松树 写风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为乡梓所重。除《太平御览》 引《文士传》 所记“少以才学知名,年八、九岁能诵《论语》、《诗》、赋数万言,警悟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当其辞气锋烈,莫有折者”,曹植《与杨德祖书》亦谓“公干振藻于海隅”。他“贫居晏里闹,少小长东平。河充当冲要,沦漂薄许京“(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 诗),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 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同时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赠从弟三首》,就带有这样的气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