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名家点评
点击数:69
原文《后赤壁赋
朝代:宋代 | 作者:苏轼 | 类型:写雪 写风 写山 写水 写人 写草 道士 写鱼 写酒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有道上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明代杨慎《三苏文范》:“此赋结处,用韩文公《石鼎》处弥明。意指鹤至户为道士,亦暗使高道传青城山,徐左卿化鹤以此也。”
  明代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引袁宏道:“《前赤壁赋》为禅法道理所障,如老学究着深衣,遍体是板;后赋平叙中有无限光景,至末一段,即子瞻亦不知其所以妙。”引李贽:“前赋说道理,时有头巾气。此则空灵奇幻,笔笔欲仙。”引华淑:“《赤壁》后赋,直平叙去,有无限光景。”
  清代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闲闲叙起,不必定游赤壁,不必定约某客。‘乐’字伏后。仍用‘风’‘月’二字,乃长公一生襟期,已引起游意。”“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幻极矣,乃神似《南华》,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引林西仲:“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缺一不可。”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类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清代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前赋设为问答,‘此赋不过写景叙事。而寄托之意,悠然言外者,与前赋初不殊也。”
  近代沈石民《三苏文评注读本》:“飘脱之至。前赋所谓冯虚御风,羽化登仙者,此文似之。”
  近代林纾《古文辞类纂·集评》引王文濡:“前篇是实,后篇是虚。虚以实,至后幅始点醒。奇妙无以复加,易时不能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