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名家点评
点击数:80
原文《三衢道中
朝代:宋代 | 作者:曾几 | 类型:写山 写梅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清代王相《增补重订千家诗注解》:此春暮出游,初夏而返之诗也。当黄梅之时,不雨而连晴数日,泛小舟而回。溪水尽处,舍舟而行山路也。绿树阴浓,不减初来之路,更有黄鹂巧啭于深林,比来时更添幽趣也。
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义江《绝句三百首》:几乎所有诗词,说到“梅子黄时”,总是下雨的。现在偏遇到“日日晴”的难得好天气,行走在郊外,不会遭受风雨泥泞之苦,自然是感到格外高兴的。此诗就是写晴日出行的愉悦心情。这种情绪从次句中已经表露出来了:先乘船泛溪,溪流到头了,便又弃舟登岸,继续走山路,可见兴致之高。晴日出行,若是阳光直照,难免出汗疲倦,好在一路绿树成阴,令人感到十分舒适。“不减来时路”,既已说到了回程,回过头为来时也一路“绿阴”的环境作补笔,设想周到。现在,非但景色依然,还增“添”了黄鹂鸟不时响起的悦耳歌声。这样写,就能将惯常对黄梅季节的感受推陈出新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宋诗一百首》:首句诗最自然。诗中明季候之语,但不是单纯交代季候、时节,而是要引出情景。此诗所写为山行一日之时,然作者却从写季候入手,写整个黄梅熟时的气候,这样能增添全诗的气象,使实景中有虚境。另外,梅子黄时,以下雨日子为多,俗呼黄梅雨,此诗所写却是“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在意境上也有新意。次句写水涉山行的行路经历,先是顺小溪泛舟而上,到溪水尽头,就舍舟改由山路前行。诗人仅用七字就很省劲地叙出一路行程。第三句是说山行仍然是绿阴道中,只是山中多鸟,时时听到黄鹂的鸣声,此为适才小溪泛舟时未见之景。三、四句不仅写景优美,而且恰合初夏季节特征,与首句相呼应。此诗亦可视为诚斋体先声,白描写景而能灵活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