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教授朱则杰《元明清诗》:诗歌从屈原祠的广阔背景写起,进而结合屈原的生平遭遇,同情他的悲惨命运,赞美他的爱国精神,最后以兰芷常绿、吟魂往来象征屈原之志永生不灭。其中颔联“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两句,虽从同情屈原的角度出发,实则古今中外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因此最富哲理。至于第五句的“放逐肯消亡国恨”,虽然结合清初诗歌习惯使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来看,似乎仍然含有作者自己一定程度的家国兴亡之感在内,但在整首作品中显然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南通师院中文系教授周溶泉:全诗通过屈原因有才而被妒,因妒而被贬,因贬而“无知己”,因“无知己”而抑郁离世,因抑郁离世而被后人同情,层层写来,激起人们作“未有庸人不忌才”的哲理深思,很富于启示。(《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