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钟优民《新乐府诗派研究》:戴叔伦还有新乐府《塞上曲》反映将士反击匈奴贵族入侵的胜利和守卫边疆、舍身取义的昂扬斗志:“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之情,气冲霄汉:“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余。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这是为时为事、借古讽今之作,通过汉武帝错误估计形势,不听娄敬劝阻,导致军事失利,被迫以公主和亲的史事,隐讽德宗决策失误,重蹈历史覆辙,不得不将咸安公主嫁给回纥可汗的耻辱之举。报国之志与伤今之情融为一体,也是颇富时代色彩的佳构,闪耀着强烈的现实精神。
古典文学研究家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首句写军容之盛大,次句写斗志之昂扬,反映了广大将士的决心:如果敌人敢来进犯,就要把他们彻底、干净地加以消灭。语言十分豪壮,激动人心。后两句以东汉时代一位著名人物班超来和诗中所歌颂的忠勇将士做比较。班超发愤要为统一祖国的事业做出贡献,投笔从戎,在西域工作数十年,深得各族人民的敬爱,立下了丰功伟绩。他晚年因为年老思乡,曾经上书朝廷,希望“生入玉门关”。当然,这也是人情之常,并无损于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但此诗反用其意,显示了将士们为了崇高的事业,而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连“生入玉门关”都可以无须,这种忘我的精神就更加突出了。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写出了边疆将士不惜以身殉国,义无反顾的气概,豪壮中已含衰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