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赋鉴赏
点击数:97
原文《别赋
朝代: | 作者:江淹 | 类型:写景 写风 写山 写水 写马 离别 写人 辞赋精选 美人 月光 寂寞 日出 少年 写草 写云 写鱼 写酒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

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

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

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

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别赋》通过铺排描写各种类型人物离别的感受,集中表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主题,突出了离别给人造成的痛苦,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文章眉目清晰,次序井然。其结构类似议论文,开宗明义,点出题目,列出论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首段总起,泛写人生离别之悲,”黯然销魂“四字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中间七段分别描摹富贵之别、侠客之别、从军之别、绝国之别、夫妻之别、方外之别、情侣之别,以“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的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段则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打破时空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
  《别赋》善于描摹各类人物不同的离恨别愁,表现了作者对各类人物的细微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能准确地把握各类人物心理,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笔触多姿多彩,形象生动逼真,无异是当时社会的风情画。几段特写,在描写上既表现了离别所引起的共同性的悲苦之情,又写出了各种类型人物独有的感情特色。如写富贵者的别离,通过铺排他们离别时的豪华场面,显示出了一种华贵高雅的气派。尽管别者都是显赫人物,但在与至亲好友分别时,也一反平日之威严面目,不免含泪挥别、黯然伤神。
  赋中写古代剑客的任侠别,是全文中最为悲壮慷慨的一段文字。由于中国古代士人执著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品格,所以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而替人复仇,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去作刺客。这个重人伦、尚孝道的民族,在不得已而扔下年迈的双亲和妻子儿女去赴死时,那种痛彻肺腑的悲伤,几乎是难以描述的。作品用“沥泣共诀、抆血相视”这样凝练的语言来描摹这种场面,真是入木三分,促人泪下。而“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又把刺客们强咽悲痛、义无反顾地去献身于自己那生死相托或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壮举、去履行“舍生而取义”的道德标准时的崇高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侠客们这种壮别的同情与颂扬,十分感人。
  作品在描绘夫妻及恋人的离别时,笔调一转而变得语意缠绵、哀婉清丽。无论是游子思妇,还是热恋男女,那种铭心刻骨、一日三秋的相思之情都跃然纸上,细腻而真切。作者善于捕捉优美的自然景色,利用旖旎的春花秋月,来点染环境气氛,突出那种四季相思的惆怅孤寂或暂离短别的难分难舍。像“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样自然流畅、情景交融的辞句,是那样地韵味深长而受到读者由衷的喜爱。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幸福甜蜜的爱情生活与悲伤痛苦的离情别绪形成强烈反差,借以突出无可奈何的分离给相爱的人们所带来的感情折磨与摧残。男女之情爱这千古的文学主题,在这里被作者信手拈来,驾驭自如地用在表现离别之愁的作品中,就更增强了感染力。
  文中对于游仙别的一段描述,别具一格。本来游仙之人是看破红尘才出家的,他们远离闹市,遁入深山,一心修道,不问世事,功名利禄、生离死别等七情六欲已不再能烦扰彼辈。然而作品却引用了一个《列仙传》的典故,通过仙人王子乔依依不舍地与亲人告别一事,说明连神仙也免不了重离别之如此,更何况凡夫俗子呢!由此更加突现出离愁别恨是世间人之常情。
  文中还写了征夫别、远行别等,无一不是形象逼真、哀婉动人,充分表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眼光和不凡的笔底功力,因此才能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和情感表现得合情合理,真切感人。
  《别赋》之所以能给读者以高度的审美享受,还在于它的语言特别优美。魏晋以来,辞赋更趋形式华美,不仅讲究文辞的对仗工整,还特别注意音韵的抑扬顿挫。《别赋》正是一篇典型的骈俪化抒情小赋。它大量运用双句对偶、骈四俪六的句法结构。特别可贵的是,作者在用典和藻饰时,掺进了一些富于诗意的白描,并把民歌中的咏史与代言融进辞赋之中。这样,就在当时文坛尚浮华雕琢的绮靡文风中,保持了纯朴自然、清新壮丽的独特风格。
  《别赋》作者善于汲取前人优秀作品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如在作品结构上,作者显然受了西汉枚乘《七发》的影响。《恨》《别》二赋,都采用了七段式布局,以便于展开铺叙和排比。《别赋》的语言风格,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某些特点。虽然在继承发展前人成果方面,江淹并非独领风骚者,但正是江淹、鲍照等一批南朝作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风格,推进了辞赋的发展,共同完成了辞赋由汉代古赋向抒情骈体赋的转换过程,使辞赋从宫廷文学走上社会,变汉赋那种凝重板滞的铺排为使人耳目一新的抒情咏物小赋。正由于此,江淹在中国文学史上才跻身于承前启后、颇有贡献的作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