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名家点评
点击数:82
原文《菩萨蛮
朝代:南北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景 秋天 写山 写鸟 写人 豪放 宋词三百首 怀人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二:杨绘《本事曲子》云:“近世谓小词起于温飞卿,然王建、白居易前于飞卿久矣。王建有《宫中三台》、《宫中调笑》,乐天有《谢秋娘》,咸在本集,与今小词同。《花间集序》则云起自李太白《谢秋娘》,云《望江南》。又日近传一阕,云李白制,即今《菩萨蛮》,其词非白不能及此,信其自白始也。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古词妙处,只是天然无雕饰。又:“云如鬓”,可方“烟如织”。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徐士俊云:词林以此为鼻祖,其古致遥情,自然压卷。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〇四:太白《菩萨蛮》词(略),此思蜀之作也。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玩末二句,乃是远客思归口气。或注作闺情,恐误。又按李益《鹧鸪词》云:“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此词末二句,似亦可作此解,故旧人以为闺思耳。楼上凝愁,阶前伫立,皆属遥想之词。或以玉阶句为指自己,于义亦通。盖玉阶、玉梯等字,昔人往往通用。白石《翠楼吟》,亦有“玉楼凝望久”之句。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词用“织”字最妙,始于太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孙光宪亦有句云“野棠如织”,晏殊亦有“心似织”句,此后遂千变万化矣。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唐词《菩萨蛮》、《忆秦娥》二阕,花庵以后,咸以为出自太白。然《太白集》本不载,至杨齐贤、萧士赟注,始附益之,胡应麟《笔丛》疑其伪托,未为无见。谓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殊不然。如“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等语,神理高绝,却非《金荃》手笔所能。
  清·黄苏《蓼园词选》:按入首二句,意兴苍凉壮阔。第三、第四句,说到楼”、到“人”,又自静细孤寂,真化工之笔!第二阕,“栏干”字跟上“楼”字来,“伫立”字跟上“愁”字来。末联始点出“归”字来,是题目归宿。所以“愁”者,此也,所以“寒山”、“伤心”者,亦此也,更觉前阕凌空结撰,意兴高远。至结句,仍含蓄不说尽,雄浑无匹。
  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下:李青莲《菩萨蛮》云(略),《忆秦娥》云(略)。二作为此词鼻祖,实亦千古绝唱。谪仙才固自不凡。
  清·夏秉衡《清绮轩词选序》:自唐李供奉有《忆秦娥》、《菩萨蛮》二阕,而温飞卿、白香山诸公继之,词所由昉也。唐末五代,李后主、和成绩、韦端己辈出,语极工丽而体制未备。(乾隆十六年清绮轩刊巾箱本《历代词选》卷首)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梁武帝《江南弄》、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孝穆《长相思》,皆具词体,而堂庑未大。至太白《菩萨蛮》之繁情促节,《忆秦娥》之长吟远慕,遂使前此诸家,悉归环内。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足抵少陵《秋兴》八首,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一:唐人之词如六朝之诗,惟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调,实为千古词坛纲领。词虽创自六朝,实成于太白,千古论词,断以太白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