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汤显祖《批评花间集》卷一:“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同一结想。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痴迷,摇荡,惊悸,惑溺,尽此二十余字。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一: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徊不尽,是亦谪仙才也。吾安得不服古人?
清·谭献《复堂词话》:犹是盛唐绝句。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销魂”也。
近代·李冰若《栩庄漫记》:柳词“想佳人倚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此化出,却露出勾勒痕迹矣。飞卿此词末句,真为画蛇添足,大可重改也。“过尽”二语既极怊怅之情,“肠断白蘋洲”一语点实,便无余韵,惜哉!惜哉!
现代·夏承焘《宋词欣赏》:这“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一方面写眼前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有寓意,含有“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意思,说明她爱情的坚贞专一。清代谭献的“红杏枝头依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词句和这意思也相近。
现代·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二:自晓妆罢,至日晡时,数尽千帆,皆非其人其苦可知矣。所望见者,非所欲见,故断肠也。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久、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荡,别具丰神。